[实用新型]一种极薄板的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0664.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大凡;孙开裕;王勇;王森;杜祥生;黄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8 | 分类号: | B23D33/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板 剪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带剪切装置,具体属于一种极薄板的剪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速,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形势,为降低产品成本,越来越多的电子行业厂家利用冷轧钢带来代替铜带作为电子元件的原材料基带,高精度及极薄冷轧钢带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产品质量,用户对冷轧钢带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宽度允许偏差不断减小,对表面状态和光泽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精度极薄钢带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硬件要求高,二次轧制和剪切技术难度大。本方案主要研究高精度极薄钢带的剪切装置,使之剪切的极薄钢带满足用户要求。
现有剪切机组用于剪切的橡胶垫圈式辅助剪切装置分布于上下两个刀片之间,其由于设置不合理,不能保证剪切时为平直状态,故在生产中往往易造成钢带上存有刀印和/或所切的分条超宽,控制出刀口的平行位置精度较差,造成表面质量缺陷及规格不合的缺陷而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甚至被判为废品,不合格比率达到5%。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所剪切的极薄钢带表面无刀痕,钢带宽度公差控制精确,平行度好的极薄板的剪切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极薄板的剪切装置,由上剪切组、对应设在上剪切组下方的下剪切组,剪切组固定座组成,其在于:在每个剪切组固定座的前后对称连接有压杆固定座,在每一边的压杆固定座上连接有L形上压杆及与L形上压杆对称设置的L形下压杆,在L形上压杆及L形下压杆之间设有边板压板,并形成钢带通过的间隙;在两个L形上压杆之间放置有至少两个上压条并形成上压板,在两个L形下压杆之间对应放置有与上压条等宽等数量的下压条并形成下压板。
其特征在于:边板压板设在上压板及下压板之间的两侧。
其特征在于:每对上压条及下压条的宽度小于所在两个刀片之间的间距0.5~2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所剪切的极薄钢带表面无刀痕,钢带宽度公差控制精确,平行度好,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减少了用户质量异议,判废率由原来的5%左右降低到2%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构示意图;
图中:1—上剪切组,2—下剪切组,3—剪切组固定座,4—压杆固定座,5—L形上压杆,6—L形下压杆,7—边板压板,8—间隙,9—上压条,10—上压板,11—下压条,12—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极薄板的剪切装置,由上剪切组1、对应设在上剪切组1下方的下剪切组2,剪切组固定座3组成,其在每个剪切组固定座3的前后对称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压杆固定座4,在每一边的压杆固定座4上通过螺栓连接L形上压杆5及与L形上压杆5对称设置的L形下压杆6,在L形上压杆5及L形下压杆6之间穿设有边板压板7,并形成钢带通过的间隙8;在两个L形上压杆5之间放置有至少两个上压条9形成上压板10;在两个L形下压杆6之间对应放置有与上压条9等宽等数量的下压条11,并形成下压板12;边板压板7并设在上压板10及下压板12之间的两边穿过上压杆5及下压杆6之间而两端与现场固定连接。
每对上压条9及下压条11的宽度均小于所在两个刀片之间间距0.5~2毫米范围内即可。
本实施例仅为最佳例举,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性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0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流变压器内部运行环境的模拟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容器加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