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输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0626.0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4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田树林;景向云;郭彬;隋东艳;王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昌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领域的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输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领域,原油或部分化工流体的流动性极差,需要进行将其进行稀释加热,增强其流动性,才能进行输送。现有的管道流体加热器,多数对流体加热不充分,而一些加热效果较好的加热器,其加热耗能高、死角多,容易引起污垢沉积,影响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加热器中的测温元件用来实时监测加热器对于加热介质的升温情况,若温度过高,容易损坏加热器,而温度过低,则达不到增加流体流动性的目的,但测温元件多与加热器接入同一接线盒,其准确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温度测定不准确,不能精确检测加热介质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管输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管输电加热器,包括壳体和加热管,所述的壳体内部从上到下固定有盲板和管板将壳体分成电气室、超导液室和加热室,加热室的内部设有折流板,加热管的顶端固定于盲板上、穿过超导液室、管板、伸入加热室内,加热管的外部设有保护套,保护套的上端固定在管板上,壳体的出口管呈L形、其一端伸出壳体外部、另一端伸入加热室的上部。所述的电气室内设有超导液测温元件、其穿过盲板插入超导液液面下,电气室的外壁设有测温元件接线盒。所述的超导液室外壁连接了超导液膨胀腔。所述的保护套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散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折流板的数量为两个,均为筒状、且一端开口,其中外侧的折流板为上端开口、下端固定于壳体底部,内侧的折流板为下端开口、上端固定于管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壳体的入口管上设有电磁防垢除垢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壳体的出口管内设有出口测温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管输电加热器,利用壳体内保护套上设置的螺旋折流散热板,减少了折流板的数量,降低了由于死角堆积的污垢对加热器的损伤,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体的管程,延长了加热时间,更好的增强了流体的流动性。本装置还设置了测温元件接线盒,避免了加热管等装置对测温元件的影响,增加了测温元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输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和加热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从上到下固定有盲板3和管板4将壳体1分成电气室5、超导液室6和加热室7,加热室7的内部设有折流板8,加热管2的顶端固定于盲板3上、穿过超导液室6、管板4、伸入加热室7内,加热管2的外部设有保护套9,保护套9的上端固定在管板4上,壳体1的出口管10呈L形、其一端伸出壳体1外部、另一端伸入加热室7的上部。
所述的电气室5内设有超导液测温元件11、其穿过盲板3插入超导液液面下,电气室5的外壁设有测温元件接线盒12。超导液测温元件11用于测定超导液的温度。
所述的超导液室6外壁连接了超导液膨胀腔13,当超导液升温膨胀时,超导液可流入膨胀室内,当温度降低时,超导液即可从超导液膨胀腔13流入超导液室6,不浪费,使超导液得到有效利用。
所述的保护套9外壁设有螺旋折流散热板14,增加其与介质接触面积,使加热效果得到最大化体现。
所述的折流板8的数量为两个,均为筒状,且一端开口,其中外侧的折流板8为上端开口、下端固定于壳体1底部,内侧的折流板8为下端开口且置于外侧折流板8的筒内、上端固定于管板4上。
所述的壳体1的入口管15上设有电磁防垢除垢装置16,可对进入装置内的流体进行预处理,一方面保护装置,另一方面使处理效果能更好。
所述的壳体1的出口管10内设有出口测温元件17,可以时时监测出口的流体温度,从而通过操作电气室5内的元器件来调节加热室的温度。
需要加热的流体由入口管15进入,经电磁防垢除垢装置16去除金属屑等杂质后,进入壳体1内,沿折流板8和螺旋折流散热板14所形成的通道流动并由加热管2进行加热,最后由出口管10流出。其中,加热管2外层设有保护套9,在加热管2的外侧、保护套9的内侧设有超导液,超导液是为了避免流体被加热管2加热过渡,造成加热管2的损坏。超导液室6设有超导液膨胀腔,是对由于超导液的温度变化所造成的体积变化进行缓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昌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昌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0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