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0047.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荣国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3 | 分类号: | F17D3/03;F17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11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源生天然气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的紧缺,对越来越多的小型天然气井进行了开采利用。由于小型天然气井普遍分布较远、产量较低,考虑到成本问题,均采用压缩机对天然气进行传输后集中一起进行处理。
源生天然气富含轻油、C5+等重组分,在压缩源生天然气的过程中轻油、C5+等重组分会以液相的形式析出。由于压缩机不能对液相进行处理,只能通过分离器进行分离,然后将液相储存在储液罐内;气相天然气通过管道传输。
目前,对于储液罐内的液相重组分,需要另铺设液相管道用泵传输。但是,这样增加了系统运行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处理储液罐内的液相重组分,以减小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的运行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以减小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的运行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包括: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相连的分离器,进液口与所述分离器相连的储液罐,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的输入管道,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的输出管道,连通所述储液罐的进气口和所述输出管道的输气管道,连通所述储液罐的出口和所述输出管道的两相输出管道;
其中,连接所述分离器和所述储液罐的输液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输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两相输出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输气管道的连接位置的下游,所述输出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且所述第三阀门位于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输气管道的连接位置和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两相输出管道的连接位置之间。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分离器,且检测所述分离器液位的第一液位变送器;
与所述第一液位变送器和所述第一阀门相连,且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闭的第一液位显示控制器;
设置于所述储液罐,且检测所述储液罐液位的第二液位变送器;
与所述第二液位变送器和所述第二阀门相连,且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开闭的第二液位显示控制器。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阀门连动的第四阀门;
与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第三阀门相连,且根据所述第四阀门的开闭控制所述第三阀门开闭的行程开关。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相输出管道上的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管道上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输气管道的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三阀门之间。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中,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且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位于顶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位于底端。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中,所述压缩机包括:一级压缩气缸,二级压缩气缸,驱动所述一级压缩气缸和所述二级压缩气缸运行的主电机;所述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一级压缩气缸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二级压缩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储液罐的进液口连通。
优选的,上述源生天然气传输系统中,所述压缩机包括:一级压缩气缸,二级压缩气缸,驱动所述一级压缩气缸和所述二级压缩气缸运行的主电机;
所述分离器包括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所述储液罐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输气管道包括第一输气管道和第二输气管道,所述两相输出管道包括第一两相输出管道和第二两相输出管道;
其中,所述第一分离器串接于所述输入管道上,且所述第一分离器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相连;所述第二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一级压缩气缸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二级压缩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的进气口和所述输出管道,所述第二输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进气口和所述输出管道;所述第一两相输出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出口和所述输出管道,所述第二两相输出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出口和所述输出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0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