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桩合一深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8466.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韩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众;杨峰;韩荟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一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SMW工法作为一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具有无挤土、无泥浆排放、止水性能好、造价适中等优点,但其拔桩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大,造价受工期控制,成本不可预见因素多,而且在淤泥质土层的深基坑中,当采用间隔插桩桩距较大时,桩间漏土的安全风险大,另外其下端的搅拌桩对止水不起作用,仅起植桩引孔作用,搅拌桩无需全深设置从而可降低成本。一种用二种不同类型的预应力预制桩代替H钢的挡土与止水合一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挡土与止水合一的深基坑支护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桩合一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挡土桩和搅拌桩,所述支护桩为矩形或T形预应力钢筋砼桩,其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上节桩和下节桩在基坑下一定深度反向接桩,所述挡土桩为方形或圆形预应力空心管桩,为单节桩,支护桩和挡土桩埋设于搅拌桩中并间隔设置,所述搅拌桩桩间重叠搭接一定厚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桩合一深基坑支护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支护桩的入土深度大于挡土桩和搅拌桩。
所述支护桩的上节桩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纵向埋设在靠基坑一侧的桩体内,支护桩的下节桩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埋设在相反一侧。
所述支护桩的上节桩下端和下节桩上端埋设有型钢预埋件,上、下型钢预埋件间焊接联结。
所述支护桩的顶部或上部靠基坑一侧设有围梁与支撑。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桩合一深基坑支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预应力钢筋砼支护桩截面高度大、抗弯能力强,刚度大,钢筋与砼用量省,造价低。
2、无需拔桩,使用阶段能分担地下室侧壁的侧压力,地下室侧壁抗弯安全系数大,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3、采用价格较低的单节管桩,既能挡土防漏土,同时又能增大支护结构安全度。
4、支护桩采用植桩与压桩结合的施工工艺,搅拌桩深度浅,施工速度快,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竖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桩配筋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T形桩配筋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管桩配筋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管桩配筋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预埋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桩合一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1、挡土桩2和搅拌桩3,支护桩为1矩形或T形预应力钢筋砼桩,其包括上节桩11和下节桩12,上节桩和下节桩在基坑下一定深度反向接桩,挡土桩2为方形或圆形预应力空心管桩,支护桩1和挡土桩2埋设于搅拌桩3中并间隔设置,搅拌桩3桩间重叠搭接一定厚度。支护桩1承担土侧力,确保支护结构稳定,挡土桩2用于防漏土,同时可承担部分土压力,提高支护桩1的安全度,搅拌桩3用于防漏土和抗渗防流砂,还作为支护桩1与挡土桩2的植桩引孔,可避免预制桩压入产生挤土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支护桩1采用矩形桩,其制作方便,抗弯强度能满足要求,而采用T形桩其截面合理、抗弯强度提高,桩自重减轻,造价降低。支护桩1分上下二段,便于运输、植桩,减少为满足超长构件吊装、运输要求的附加钢筋,另外,采用在支护桩1受力反弯点附近反向接桩,可采用支护桩单面配筋,进一步减少钢筋用量,使桩的配筋与弯矩包络图相匹配;搅拌桩重叠搭接可提高支护结构的抗渗性能,当然在渗透系数较小的土质,也可不搭接。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述中,支护桩1的入土深度大于挡土桩2和搅拌桩3,支护桩1深度按计算取值,而挡土桩2的入土深度仅需满足在较小土压力作用下,下端不滑移即可,搅拌桩3的入土深度只需满足抗渗及防管涌即可,本实施例搅拌桩3与挡土桩2挡入土深度相同,但小于支护桩1。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支护桩1的其中一个上节桩11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13纵向埋设在靠基坑一侧的桩体内,支护桩1的下节桩12作为主筋的预应力钢绞线13埋设在相反一侧,支护桩1采用单侧配筋,其配筋位置与支护桩1的弯矩包络图相匹配。
参见图1、图7,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支护桩1的上节桩11下端和下节桩12上端埋设有型钢预埋件14,上、下型钢预埋件间焊接联结。型钢预埋件14制造准确,接桩方便,抗剪强度高,而且能承担一定的弯矩。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桩的顶部或上部靠基坑一侧设有围梁4与支撑5,围梁4与支撑5作为基坑支护的主要构件,使支护结构联成整体,确保支护桩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众;杨峰;韩荟,未经杨众;杨峰;韩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8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