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7607.2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闫显荣;郭启云;蔡青;王志文;于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观象台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A63H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高空探测气球进行充灌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充球器。
背景技术
充球器是进行高空探测气球充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首先充球器要有一定的硬度,(钢制的最好),充灌气球使用的是氢气,氢气是易燃气体,因此充球器要有很好的导电性能,以防止静电,造成火灾。充灌气球时,需要使探空气球很方便的套在充球器上和取下来,探空气球套在充球器上时需要有一个工具把探空气球牢牢地固定在上面,因此需要一个能够方便快捷的来完成此过程的工具。在充灌不同型号的探空气球时,需要配上不同重量的配重以达到需要的升速。
原有的充球器是铸铁制成,有充气嘴、圆形底座、连接杆、充气轮(75mm)组成。进气嘴在底座的一侧,铸造时一次成型。沿充气嘴至充气轮中心有一直径5mm充气道与连接杆相通。充球器还附有配重(砝码)。形状类似一圆形的秤砣,在一侧开一与连杆一样宽度的口子,配重开口插挂在连杆上,方便释放不同重量仪器时予以更换。气象规范要求探空气球的升速400—600米/分钟。充气轮外侧有一圈凹槽,是充球前捆扎探空气球用,用细绳将气球嘴与充气轮捆绑在一起。
现有技术中充球器的缺点:
充气轮直径过大,新型探空气球嘴套不进去,日本等国家气球嘴与新型气球嘴形同,不适应探空气球发展需要,新型探空气球不能使用;
配重开口顺滑,在工作当中时常滑落,使探空气球冲上房顶。在野外工作发生过探空气球把充球器带上天空的情况;
用一根细绳捆绑探空气球在充气轮上,费时、费力、冬天天气寒冷时常捆扎不紧,造成探空气球冲上房顶,探空气球破碎;
充球器接地是用一根细钢丝绳打一个圈,用锁扣锁死,套在连接杆上面,对接地释放静电不很顺畅,安全系数低,对防静电、防火没有安全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的探空气球、能够防静电、捆扎方便的充球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球器,包括气球嘴夹,充气轮,连杆,若干个配重,底座和充气嘴;
所述充气轮为无上底的圆盘状结构,所述配重为侧面带有U型开口的圆盘状结构,所述底座为内部设置有充气道的圆盘状结构,所述连杆为中空的管状,充气轮的底面的中央与底座中充气道的一端通过连杆连通,所述充气嘴设置于底座的侧壁上与所述充气道的另一端连接,若干个所述配重的U型开口沿连杆的轴向套于连杆上,在为探空气球进行充灌气时,根据探空气球的预定配重,调整套于连杆上的配重的数量,将所述气球嘴夹扣合在套有探空气球的充气轮的外壁上,使探空气球与充气轮密封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硬度比较高的钢制做材料,进行加工,保证硬度达到要求;增强充球器的导电性能,防止静电造成火灾,使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使各种气球都能统一到一套充球器上面使用,方便快捷;使用夹子把探空气球固定在充球器上,既方便又快捷,还省事省力,球夹得紧、省事、快捷还能适用各种不同型号的探空气球,做到了一夹多用;在砝码开口的内侧各加一套锁珠,可以根据探空气球型号的大小和附加物的不同,随时加、减砝码的重量,已达到充灌探空气球的要求,由于增加了锁珠,砝码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从充球器上掉落,方便、快捷、放心、自由的增加或减少附加物的配种;增加了固定接地点,防止静电产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气球嘴夹包括夹体,齿条和T形的固定卡,所述夹体为问号形状,齿条为弧形,并且在齿条弧形外壁的一端上设置有卡齿段,所述齿条上未设置有卡尺段的一端通过铆钉与夹体的首端铰接在一起,所述夹体的尾端设置有固定卡,所述固定卡竖杆插入所述夹体的尾端,在夹体与齿条扣合时,锁头的竖杆的底端与卡尺段卡接,拔出固定卡后,夹体与齿条打开。
进一步,每个配重的U形开口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对锁珠,在配重套于连杆上时,所述锁珠与连杆卡接。
进一步,所述充球器中各部件的外表面均镀铜且在底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充气轮的直径小于所述底座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底座中的充气道的直径为8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球嘴夹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齿条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配重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气轮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观象台,未经北京市观象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7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