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媒体智能操纵盘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4428.3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6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菱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46 | 分类号: | B66B1/46;B66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 智能 操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操纵盘,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智能操纵盘。
背景技术
电梯轿内操纵盘简称COP为Car Operation Panel的缩写,在整个电梯系统中为人机交换系统,起着人机对话和通信的重要功能。一般情况下每台电梯配置一套COP,装于轿厢出入口的右侧前壁处(站在轿内往外看),电梯的操作者或使用者通过COP上的按钮或开关告知电梯需要做什么工作:如电梯需到达哪层楼、电梯需开门或关门和电梯发生故障需报警等。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梯附加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电梯具备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尤其是能使乘客在使用电梯时能有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
但是,目前用于电梯轿内操纵盘上的显示设备,多数采用数码管或点阵模块显示,仅能显示一些数字、字母和简单的汉字,所能表达的信息内容非常有限;目前也有些电梯轿内操纵盘设置了液晶显示器,尽管显示效果有所提升,但是显示内容较为单一,也难以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显示效果好、能实现双向交流的多媒体智能操纵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媒体智能操作盘,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楼层数字显示屏、对讲机、报警按钮、通话按钮、层站按钮、开门按钮、关门按钮以及检修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楼层数字显示屏上方的液晶显示屏、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两侧的扬声器、位于所述液晶显示屏下方的拾声器、设置在该操作面板上方位于电梯顶部的摄像头、位于所述操作面板内的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电梯顶部的以太网光纤接收机、设置在管理中心的以太网光纤发射机以及设置在管理中心的中心服务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有线网络接口以及中央处理器,所述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有线网络接口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扬声器、拾声器以及摄像头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以太网光纤发射机与所述中心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线连通,所述以太网光纤发射机通过光纤与所述以太网光纤接收机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有线网络接口与所述以太网接收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按钮、通话按钮、层站按钮、开门按钮以及关门按钮为带有盲文和标示的轻触式微动按钮。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操作盘上的液晶显示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可播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显示电梯运行信息,还能显示时间、天气预报、广告等多种信息,同时也通过输入设备进行播放其他一些资讯的内容。通过液晶显示器和扬声器可以实现语音提示服务;通过摄像头和拾声器捕捉电梯内的光信号和声信号,可以实现和乘客的双向交流互动。在使用光纤后,实现了视频源装置显示信息的零耗损、长距离传输、网络化、实时同步传送等效果。同时操纵盘上的按钮设置有盲文,方便盲人进行对电梯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多媒体智能操作盘,包括操作面板100,所述操作面板上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楼层数字显示屏110、对讲机120、报警按钮130、通话按钮140、层站按钮150、开门按钮160、关门按钮170以及检修锁180,报警按钮130、通话按钮140、层站按钮150、开门按钮160以及关门按钮170为带有盲文和标示的轻触式微动按钮,方便盲人对电梯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菱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菱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4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