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砂画流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3733.0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正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正雄 |
主分类号: | B44C5/00 | 分类号: | B44C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文***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画,尤其是涉及一种砂画流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砂画并没有甚么改变,主要在透明薄层中空体内灌注液体(如水或油)与比重比液体大的微粒物(如砂),翻转后颗粒物藉由液体自由快速流动,或留有适量空气来阻挡砂下落,但效果均不佳,因适量空气经常一段时间后液体泄漏形成消失或太多,造成微粒物因没有空气而瞬间落下或空气太多阻挡微粒物无法落下,而无法形成有层次的图案,而空气混合在砂画里,也容易造成视觉不完美、效果不佳、生产制造工艺复杂、液体泄漏等问题。
本申请人在中国专利CN201784393U中公开了一种流动砂画装置,包括透明中空体、液体和微粒物,所述微粒物包括至少1种浮于液体表面,比重小于液体的微粒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砂画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砂画流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有透明薄层中空体、微粒物和至少1层阻隔物;
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为密封透明薄层中空体,阻隔物设在透明薄层中空体内,阻隔物上设有至少1个缺口,所述微粒物为至少2种不同比重或不同颗粒大小的微粒物。
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的正面形状可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动物造型等,所述多边形可采用正方形、长方形、五角形、六边形等。
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可设有外框。
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上可设有固定架,用于透明薄层中空体的旋转与支撑。
所述阻隔物上设有的至少1个缺口供微粒物流通。
所述微粒物可采用砂粒等,所述微粒物可采用不同颜色的微粒物,或表面涂染不同颜色的微粒物。
制造时,先将阻隔物设置透明薄层中空体内,再将微粒物填充于透明薄层中空体内再密封。
使用时,每翻转本实用新型一次,即可看到微粒物向下掉落,杂色微粒物掉落在阻隔物上,再由阻隔物上的缺口掉落向下形成堆积如金字塔形状,且因微粒物有不同比重、大小、颜色,故掉落堆积时因颗粒滚动会形成层层迭迭金字塔状,又因微粒物染有不同颜色,故形成层层迭迭漂亮颜色图案,若阻隔物设有多层,则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并形成不确定图案,形成一幅流动画面,经一段时间直到停止,其过程从开始到停止均充满变化、美感,且每次均有不同图案变化。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砂画存在的缺点,现有的砂画均填充液体,再藉由液体当媒介,导引微粒物向下掉落,但当液体发生变质、泄漏时均严重影响砂画功能。而本实用新型藉阻隔物导引微粒物直接向下掉落,则不再依赖液体当媒介,可克服上述严重缺点,视觉完美、效果佳、生产制造工艺简单、无液体泄漏,保有微粒物自然落下形成层层迭迭漂亮颜色图案,也因阻隔物设置形成另外一种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砂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组成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不同正面形状与阻隔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加设外框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给出现有的砂画结构示意图,砂画设有透明薄层中空体10a、微粒物30a和液体40a,图1中的标记20a为空气形成的气泡。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实施例设有透明薄层中空体10、微粒物30和2层阻隔物20。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10为密封透明薄层中空体,阻隔物20设在透明薄层中空体10内,阻隔物20上设有至少1个缺口,所述微粒物30为至少2种不同比重、颗粒大小和颜色的混合微粒物。
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10的正面形状为正方形,阻隔物20采用阻隔板。
图2中,标记31为微粒物30下落后形成的金字塔形与不同颜色区分层层迭迭沙堆。
实施例2:
参见图3,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10设有外框40和可供旋转的固定架50,外框40采用矩形外框。
在图3中,箭头方向为透明薄层中空体10的翻转方向。
实施例3:
参见图4,与实施例2类似,其区别在于外框设有前外框42和后外框41,前外框42和后外框41采用矩形外框。在图4中的其它标号与图2和3相同。
实施例4:
参见图5,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所述透明薄层中空体10的正面形状为圆形。阻隔物20的缺口采用上下V形结构。在图5中的其它标号与图2和3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正雄,未经林正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3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