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线圈压装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2165.2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王静悦;顾志峰;孙杰;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2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线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线圈压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压装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矿用隔爆型(KBSG)浸渍式干式变压器系列线圈需经过压装、干燥、浸漆、固化等工序。一般的压装模具是由上压板、下压板、上垫板、下垫板、吊环、螺杆、螺母、套管组成。压板的结构是由一块圆形钢板(线圈出头处有开口)、槽钢焊接而成,槽钢端部为开口腰槽用于螺杆连接。使用压装模具时,先在下压板上放置下垫板,然后将线圈吊运至下压板上,并调整线圈与压板的中心和垫板的位置,再放置上垫板(上垫板需压在撑条上)、上压板,最后用螺杆、螺母对线圈进行紧固。压装结束后,再进行干燥、浸漆。
以上现有技术的变压器压装模具存在诸多问题:a.因压装模具的通用性,压板上的圆形钢板开口较大,线圈压装时出头区域受力不均匀;b.圆形钢板的表面积大,致使粘漆面积大浪费绝缘漆;c.绝缘漆在压装模具上固化后清理难度大,因粘漆面积大清理时间较长;d.压板上的圆形钢板为整板,在压装时线圈内径侧若出现质量问题,因看不见而无法进行及时处理;e.线圈上端上垫板放好后,易在上压板调整位置时移位,因无法看见而无法确定上垫块的位置;f.线圈吹尘时,轴向气道吹不到;g固化过程中,浸漆后的线圈升温不均匀,它是由外向内的一个过程;h.因螺杆连接孔为开口腰型槽,存在线圈与人员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绝缘漆、压装过程质量控制、绝缘漆固化效果更好、安全性能提升的一种变压器线圈压装模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压器线圈压装模具,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及多个锁紧件,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平行设置,上压板下设置有多个扇形垫板和上垫板,下压板上设置有多个下垫板,上压板和下压板均为框架结构并通过加强筋焊接连接,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通过锁紧件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压板和下压板的连接孔将上、下压板锁紧,所述上压板的连接孔为闭口腰型槽,下压板的连接孔为开口腰型槽。
所述扇形垫板,为框架结构,扇形垫板外部边缘的中心出设有与连接孔相适应的开口槽,作为优选,将扇形垫板放置于上压板与线圈上端之间,优点是能够均匀受力,便于线圈压装。
所述上压板,下压板,扇形垫板,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为铁制。
所述上压板为对称的半封闭式框架结构,下压板为八边形网状式框架结构,优点是结构牢固,便于安装,及形成上下通气的效果。
所述锁紧件由螺杆及与螺杆相配的螺母构成。
采用了上述的方案,由于上压板、下压板均为框架结构,粘漆面积减少,绝缘漆浪费少,清理压装模具的时间减少、难度小,轴向气道可吹到,固化时升温均匀;在压装过程中,可清晰看见线圈内径侧,以便及时处理问题;采用扇形垫板和上垫板配合,可灵活调整出头处的受力位置,使线圈压装时均匀受力;上、下压板螺杆连接孔的结构更改,提高了线圈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压板的俯视图;
附图中,1为螺杆,2为螺母,3为上压板,4为下垫板,5为下压板,6为扇形垫板,7为上垫板,8为加强筋,9为闭口腰形槽,10为开口腰形槽,11为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一种变压器线圈压装模具,包括上压板3,下压板5,多个锁紧件,锁紧件由螺杆1及与螺杆1相配的螺母2构成,所述上压板3和下压板5平行设置,线圈11与上压板3之间设置有多个扇形垫板6和上垫板7,本发明选取四块扇形板,线圈11与下压板5之间设置有多个下垫板4,本发明选取十二块下垫板,上压板3和下压板5均为框架结构并通过加强筋8焊接连接,上压板3和下压板5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连接孔,通过多个螺杆1的两端分别穿过上压板3和下压板5的连接孔与螺母2旋合将线圈11压紧,所述上压板3的连接孔为闭口腰型槽9,下压板5的连接孔为开口腰型槽10,并加高螺栓连接孔作为对螺杆的限位。
所述扇形垫板6为框架结构,扇形垫板6外部边缘的中心出设有与连接孔相适应的开口槽,作为优选将扇形垫板6放置于上压板3与线圈11上端之间,优点是能够均匀受力,便于线圈压装,所述上压板3,下压板5,扇形垫板6,上垫板7,和下垫板4均为铁制,所述上压板3为对称的半封闭式框架结构,下压板5为八边形网状式框架结构,优点是结构牢固,便于安装,及形成上下通气的效果。
本发明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2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