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9489.5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定毅;匡永正;赵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宏广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2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37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渐变 干式逆 变电 容器 | ||
1. 一种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电容器壳体顶端的第一引出连接端子(1)及第二引出连接端子(17);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壳体内封装有芯子(10),芯子(10)包括方阻值呈渐变分布的芯子薄膜(15)以及位于所述芯子薄膜(15)上的第一喷金层(9)与第二喷金层(16),所述第一引出连接端子(1)与第一喷金层(9)电连接,第二引出连接端子(17)与第二喷金层(1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电容器壳体包括下壳体(7)以及位于所述下壳体(7)顶端并与下壳体(7)匹配连接的连体塑壳(2),在下壳体(7)的底部设置用于安装芯子(10)的定位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芯子(10)位于下壳体(7)内且下壳体(7)内至少设置两个芯子(10),芯子(10)在下壳体(7)内呈上下分布,芯子(10)之间通过芯子绝缘支撑层(25)连接;下壳体(7)内设有与所述下壳体(7)形状相一致的绝缘固定缓冲层(4),定位套(12)位于绝缘固定缓冲层(4)上,且芯子(10)通过绝缘固定缓冲层(4)与下壳体(7)间绝缘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芯子(10)的芯子薄膜(15)卷绕在芯棒(11)上,第一喷金层(9)及第二喷金层(16)分别位于芯棒(1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连体塑壳(2)内设有端子固定体(3),所述端子固定体(3)支撑在下壳体(7)内上部的芯子(10)上;所述芯子(10)两端的第一喷金层(9)通过第一铜箔层(5)电连接,相邻的芯子(10)间的第一喷金层(9)间通过连接铜箔(14)电连接;第一引出连接端子(1)与下壳体(7)内上部的第一铜箔层(5)电连接,且第一引出连接端子(1)从端子固定体(3)及连体塑壳(2)内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芯子薄膜(15)的方阻值分布特征为 ,方阻值为2~20Ω/口,其中,D为芯子薄膜(15)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芯子薄膜(15)包括薄膜体(19)以及位于所述薄膜体(19)上的金属层(20),所述金属层(20)在薄膜体(19)呈渐变分布,且金属层(20)在薄膜体(19)上的方阻值分布特征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铜箔层(5)通过第二绝缘隔离层(13)与芯子薄膜(15)绝缘隔离;第一铜箔层(5)的外圈包裹有第一绝缘隔离层(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层(6)、第二绝缘隔离层(13)均采用聚酯膜,端子固定体(3)采用环氧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渐变干式逆变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铜箔(14)与第一铜箔层(5)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铜箔(14)与第一铜箔层(5)间的结合部具有点焊处(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宏广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宏广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94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具备附加功能的按键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容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