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9353.4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族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族茂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棉 碟托式 食用菌 培养 封口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应用于食用菌培养袋袋口的密封。
背景技术
食用菌培养袋是薄膜袋,装入培养基后需要对袋口作密封。这种密封,要求整袋经蒸气高温灭活后能透气,隔离杂菌。
现行密封方法有二:一是在袋口内夹棉花团,再用绳子把袋口系牢,但不勒死。二是使用颈套、海棉块(或棉花团)、插封盖三个封口组件。使用时,把袋口薄膜捏成束,穿过颈套内部后展开袋口薄膜并外翻,让袋口薄膜裹在颈套外侧面。最后把内置海棉的插封盖套插在颈套上夹紧袋口薄膜固定。前一方法,要求系绳用力适度,劳动技能高。后一方法则要求海棉块或棉花团大小适度,故不利于统一批量生产袋装培养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封口简便的,有地统一批量生产袋装培养基的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达到: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包括颈套、海棉块、插封盖三个组件;插封盖带盖孔;颈套呈圆筒状,一端向外张开喇叭口,另一端是直口;海棉块位于插封盖内紧贴盖孔;插封盖开口端从颈套直口端方向套插在颈套上;其特征是还包括碟托这一组件;所述碟托,呈圆碟状,平浅底,底面靠近外圆环形分布5~8个透气孔;海棉块呈圆柱形,装在碟托内;碟托外缘卡入插封盖内部环形凹槽之中。
上述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其特征还在于碟托侧面开5~8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海棉置于碟托内,碟托卡入插封盖内环形凹槽中,使用时,只需要操作两个组件,免去单独塞入棉花团或海绵块的工序,省力省时,操作简便。
2、碟托底面积比插封盖盖孔的面积大,保证透气量的同时,加大了同等厚度下海棉过滤路程的长度,有效避免了杂菌的感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颈套,2是插封盖,3是盖孔,4是海棉块,5是碟托,6是透气孔,7是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用进一步的说明。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包括颈套(1)、海棉块(4)、插封盖(2)三个组件;插封盖(2)带盖孔(3);颈套(1)呈圆筒状,一端向外张开喇叭口,另一端是直口;海棉块(4)位于插封盖内紧贴盖孔(3);插封盖(2)开口端从颈套直口端方向套插在颈套(1)上;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碟托(5)这一组件;所述碟托(5),呈圆碟状,平浅底,底面靠近外圆环形分布5~8个透气孔(6);海棉块(4)呈圆柱形,装在碟托(5)内;碟托外缘卡入插封盖内部环形凹槽(7)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气性能,本实用新型碟托(5)侧面还可以开5~8透气孔。颈套,插封盖、碟托绵可采用塑料注塑制作。碟托的作用时限制海棉的位置,使海棉在操作中不受皱褶,利于控制透气性。也规范了海棉块的大小。使用时,把袋口薄膜捏成束,穿过颈套内部后展开袋口薄膜并外翻,让袋口薄膜裹在颈套外侧面。最后把通过碟托内置海棉的插封盖套插在颈套上夹紧袋口薄膜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族茂,未经吴族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9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与水下同步观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短信发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