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态位移助行大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8886.0 | 申请日: | 2014-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4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施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位移 助行大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大底的设计与制造。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鞋类技术逐步走向现代化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产品的要求的提升,有力的促进了鞋类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买方市场的需求,设计师需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
在这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生活质量的相对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对鞋子能穿就好的老旧思想,对鞋子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期望能有一双能轻松行走的鞋,来适应这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针对这一需求,在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助行鞋,由于现今技术存在不足,导致这类助行鞋无法达到消费者的需求,例如:人在行走过程中,足底与垫底之间会产生摩擦并移动的现象,从而影响人体的稳定性。经过研究发现,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底部件没有较好的助行结构,所以迫切需要在大底上增加一种位移块,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大底的设计与制造,根据每个人在行走时后跟先着地到前掌蹬地再到前掌离地的循环的足部运动变化规律,即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改变一般鞋子大底结构,在大底前掌部位和后跟部位增加一种位移块,实现提高稳定性和助走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动态位移助行大底,由大底、前掌位移块和后跟位移块构成,其中,大底包括:前掌位移槽和后跟位移槽。
具体的说,前掌位移块整体呈半球体,侧面呈半圆形,正面呈椭圆形,前掌位移块正面轮廓小于前掌位移槽,侧面凸出大底底面,前掌位移槽侧面呈矩形,前掌位移块边缘有连接杆。
较佳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与前掌位移槽槽壁连接。
较佳技术方案中,前掌位移块顶端接触前掌位移槽底部。
其中,前掌位移块为弹性材料,连接杆为金属弹簧结构。
较佳技术方案中,前掌位移块侧面突出大底底面2-3mm,形成符合人足底部形态的曲线,实现助走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动态位移助行大底,由大底1、前掌位移块2和后跟位移块3构成,其中,大底1包括:前掌位移槽11和后跟位移槽12。
具体的说,前掌位移块2整体呈半球体,侧面呈半圆形,正面呈椭圆形,前掌位移块2正面轮廓小于前掌位移槽11,侧面凸出大底1底面,前掌位移槽11侧面呈矩形,前掌位移块2边缘有连接杆21。
进一步说明,连接杆21与前掌位移槽11槽壁连接,前掌位移块2顶端接触前掌位移槽11底部,其中,前掌位移块2为弹性材料,连接杆21为金属弹簧结构,前掌位移块2侧面突出大底1底面2-3mm。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8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水接头
- 下一篇:一种厌氧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