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丝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7970.0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4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5/02 | 分类号: | B25B15/02;B25B23/00;B25B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安宇宏;鲁恭诚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丝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丝刀,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增力杆的螺丝刀。
背景技术
螺丝刀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现有普通螺丝刀(包括一字头、十字头螺丝刀)在使用时的扭矩由操作者手力大小决定。对于紧固有一定要求或锈蚀的螺钉来说,手力小者操作螺丝刀非常困难。
于2011年10月31日公开的第201120423232.X号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螺丝刀。该螺丝刀在刀杆上设置有旋转增力器以起到増力的作用,然而,该螺丝刀没有考虑螺丝刀的刀头的刚度,在受力较大时,可导致螺丝刀的刀头损坏。此外,由于螺丝刀在使用时的空间受限制,导致増力装置无法旋转而无法发挥増力作用,同时螺丝刀还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丝刀,以解决现有螺丝刀存在的在使用空间方面受限以及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丝刀,所述螺丝刀包括手柄、刀杆和刀头,手柄和刀头分别设置在刀杆的两端,所述螺丝刀还包括增力杆和用于容纳增力杆的孔,所述增力杆设置有用于与刀杆相配合的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增力杆还可设置有用于与刀头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刀杆可包括第一刀杆和固定到第一刀杆的第二刀杆,手柄设置在第一刀杆上,刀头设置在第二刀杆上,第一通孔与第一刀杆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第一刀杆的横截面和第一通孔均可呈正六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增力杆与螺丝刀的孔可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分别形成在增力杆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增力杆的上端部可具有局部切除的圆柱形部分,第一通孔可穿过所述局部切除的圆柱形部分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所述刀头的横截面和第二通孔均可呈一字形或十字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螺丝刀在使用时更省力,可防止刀头受损,并可应用于螺丝刀的使用空间受限制的场合,且螺丝刀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增力杆的螺丝刀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有孔的不包括增力杆的螺丝刀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力杆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力杆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力杆与刀杆相卡合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力杆与刀头相卡合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手柄,11.第一刀杆,12.第二刀杆,13.刀头,14.孔,15.第一螺纹结构,20.增力杆,21.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3.第二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把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增力杆的螺丝刀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有孔的不包括增力杆的螺丝刀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力杆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力杆的俯视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螺丝刀。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螺丝刀包括手柄10、刀杆和刀头13,手柄10和刀头13分别设置在刀杆的两端,螺丝刀还包括增力杆20和用于容纳增力杆20的孔14,增力杆20在其一个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刀杆相配合的第一通孔22。增力杆20的长度可比孔14的长度长,从而在增力杆20容纳在孔14中时,增力杆20的设置有第一通孔22的端部(上端部)可从螺丝刀突出。另外,增力杆20的上端部可具有局部切除的圆柱形部分,以便于取出增力杆20,其中,第一通孔22穿过所述局部切除的圆柱形部分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7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