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3654.6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1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康鑫;代彭亮;郗刚;刘泓滨;刘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水下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属于救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上运动已成为一种较时尚的娱乐方式,“水上娱乐粉丝”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可是一些突发的溺水事件,却叫人防不胜防,因溺水而死亡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在紧急情况下得不到及时、安全的救助。
目前市场上没有相应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域救援设备。游泳馆、水库,海滨浴场、具有水上观光、娱乐项目的旅游景区和场所使用的均为救生衣、救生圈、皮划艇等简单的人工操作救援设备。这些传统的救援设备救援效率低,成功率不高,同时对救援者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救援设备效率低、成功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包括点火发生器1、气囊2、驱动电机Ⅰ3、驱动电机Ⅱ4、船体5、锥齿轮Ⅰ6、锥齿轮Ⅱ7、轴8、底部螺旋桨9、控制系统10、联轴器14、尾部螺旋桨15;驱动电机Ⅰ3安装在船体5内,尾部螺旋桨15通过联轴器14安装在驱动电机Ⅰ3上位于船体5尾部,驱动电机Ⅱ4安装在船体5中部,锥齿轮Ⅰ6安装在驱动电机Ⅱ4上,锥齿轮Ⅱ7与锥齿轮Ⅰ6啮合,底部螺旋桨9通过轴8与锥齿轮Ⅱ7连接,底部螺旋桨9位于船体5中间底部,点火发生器1安装在船体5中间上部,气囊2与点火发生器1连接位于点火发生器1上部,船体5前部分别安设有左灯11、摄像头12、右灯13,控制系统10安装在船体5内分别与驱动电机Ⅰ3、驱动电机Ⅱ4、点火发生器1、左灯11、摄像头12、右灯13连接。
所述气囊2上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内安设有安全绳18,凹槽17内开设有小孔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放入水中,然后打开电源启动救生装置,通过遥控器遥控打开左灯11、右灯13和摄像头12,搜寻溺水者,发现后遥控开启位于救生装置尾部两侧的驱动电机Ⅰ3,使其通过联轴器14带动尾部螺旋桨15转动,可遥控调整摄像头12角度,并根据其传回的相关视频,遥控尾部螺旋桨15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使其推动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快速运行至溺水者下方。当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运行至溺水者下方后,遥控开启位于救生装置中后部的驱动电机Ⅱ4,使其旋转,并带动锥齿轮Ⅰ6、锥齿轮Ⅱ7、轴8驱动底部螺旋桨9转动,使救生装置上浮。救生装置上浮到合适位置后,遥控发送相关指令,操作控制系统10,控制系统10内置微芯片接收信号后开启点火器发生器1,点火器发生器1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氮气形成的热气流充入气囊2使其迅速膨胀,迅速膨胀的气囊2爆炸般地冲出原始安装位置。充气完成后,点火器发生器1封闭,防止气体外泄,使气囊2始终保持充气状态,同时遥控驱动电机Ⅱ4,使其带动底部螺旋桨9全力转动,便携式水下救生装置在气囊2产生的浮力和螺旋桨9转动产生的升力作用下迅速上浮,并将落水者置于气囊凹槽17中平稳托起,同时落水者可以牢牢抓住气囊2上的安全绳18,防止再次滑落水中。到达水面后,气囊凹槽17中的水可以从漏水小孔16中流出,从而减少对溺水者的伤害,同时达到救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
2、操作简单;
3、能施救者不必下水施救,避免救援人员意外伤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点火器发生器、2:气囊、3:驱动电机Ⅰ、4:驱动电机Ⅱ、5:船体、6:锥齿轮Ⅰ、7:锥齿轮Ⅱ、8:轴、9:底部螺旋桨、10:控制系统、11:左灯、12:摄像头、13:右灯、14:联轴器、15:尾部螺旋桨、16:小孔、17:凹槽、18: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3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救生圈和汽车
-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清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