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8891.3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8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9/22 | 分类号: | B02C1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结 催化剂 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炼油工业中使用大量的催化剂进行石油的分解和精制,其中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如汽油加氢精制、柴油加氢精制、蜡油加氢精制和渣油加氢精制)等生产环节使用固定床反应器装载小颗粒状的催化剂。此类催化剂在使用中会沉积石油的积炭类物质和大量的金属盐类,导致小颗粒状催化剂板结。对于蜡油、渣油类重油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装置,严重板结的催化剂需要动用大量的劳力和风镐等专用设备,且耗时长,一般要15-20天,再加上这项工作的作业环境有油气和硫化氢等危险气体,长期作业增加了这工作的安全风险,如何快速破碎板结后的催化剂成为催化剂更换过程的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包括一层以上的线状破碎单元;当线状破碎单元为两层以上时,相邻两层线状破碎单元通过连接线连为一体,且相邻两层线状破碎单元的间距为0.4-0.6m;线状破碎单元为平面螺旋型,或由一个以上的“V”字或一个以上的“U”字拼接而成;线状破碎单元由钢丝绳弯曲而成,钢丝绳的直径为8-15mm。
上述装置使用时,可预埋在反应器中,在生产中,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会与颗粒状催化剂一起板结,待要对板结的催化剂进行破碎时,找到上述装置的头部,将其拉出,拉出的过程也是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过程,拉出过程可由牵引机完成;上述装置虽然简单,但实效性很强,不仅工作效率高,且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预埋时,上述装置与反应器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优选不小于0.5m。这样不仅方便板结催化剂的破碎,且不影响反应。
相邻两层线状破碎单元的间距过大增加破碎的难度,过小会影响反应器内的反应。线状破碎单元的形状为“Z”字型、“W”型或平面螺旋型,这样在保证容易破碎的同时,不影响反应进程。钢丝绳的直径过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反应进程,过小不便于破碎,在拉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当线状破碎单元为两层以上时,相邻两层线状破碎单元首尾相接。上述装置优选由同一根钢丝绳弯曲制备而成,这样在拉出的时候能进一步保证装置的强度。
线状破碎单元的形状为平面螺旋型,螺距为0.8-1.2m。这样不仅方便预埋,且能保证破碎时的顺畅性。
线状破碎单元有两层,两层线状破碎单元的间距为0.5m,线状破碎单元包括两个以上相连的螺旋圈,相邻两螺旋圈的间距为1m。这样不仅适应性广,且能保证装置的多次反复使用。
钢丝绳包括5-8股钢丝束,每股钢丝束包括18-22根钢丝。这样能进一步保证装置的强度。
上述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还包括引线,引线连接在最上层的线状破碎单元上。引线的设置方便了破碎时,装置头部的寻找,引线的长度优选为20-30cm,这样反应结束后,引线的头部不会被埋在板结物里。
优选,引线一端垂直连接在最上层的线状破碎单元上,引线另一端设有拉环。这样会进一步方便牵引机的牵引。
上述钢丝绳优选和固定床内构件同材质的不锈钢钢丝绳;预埋装置时,应避开热电偶的安装部位。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可以减少炼油催化剂板结后破碎的劳动强度并提高破碎速度,提高炼油工业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固定床催化装置的使用效率;缩短工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风险,减少安全事故;减少催化剂的更换时间,提高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板结催化剂的破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线状破碎单元,2为引线,3为拉环,4为反应器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8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