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浆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7166.4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3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焕良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通断水泥浆液运输的注浆球阀。
背景技术
随着阀门行业重组步伐的加快,未来行业将是阀门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产品向高技术、高参数、耐强腐蚀、高寿命方向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才能逐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满足国内装置配套,全面实现阀门的国产化。
在建筑行业中,常常使用注浆系统将水泥浆液运输到预定的位置,阀门是注浆系统中常见的部件。在注浆结束后,整个注浆系统要采用高压水冲洗,特别是注浆系统使用的阀门,由于阀腔内残留的水泥浆液难以冲洗干净,时间长了就会固化,造成阀门难以开关,甚至无法再使用。因此,此系统上使用的阀门寿命普遍较短,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阀门失效,严重影响施工进程。尽管有些阀门采取了其它一些补救措施,但残留的水泥浆液始终会加重阀门的磨损,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使用寿命仍然较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企业采用在注浆结束后往阀腔内注入油脂的方式,从而能有效防止阀腔内残留的水泥浆液固化,虽然采用注油脂的方式能很好的解决阀腔内残留的水泥浆液固化的问题,但是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工作较为繁琐,每次注浆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注脂,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注浆系统使用时便于冲洗,能彻底解决阀腔残留水泥浆液的问题且结构简单、耐磨损、使用寿命长的注浆球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的腔体内的座环、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座环相适配的球形阀芯、所述球形阀芯相连接的阀杆、与所述阀体及所述球形阀芯相适配的阀盖,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中孔,所述阀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中孔与所述球形阀芯相连接,所述阀盖、所述球形阀芯及所述座环组成密封副,所述座环与所述阀体的介质入口之间设置有喇叭形弹性元件,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的大开口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的内侧紧密贴合,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的小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座环紧密贴合。
所述腔体上的与所述座环相配合的部分上设有若干条冲洗槽,所述冲洗槽延伸至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与所述介质入口的配合处。
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的小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座环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适配的环形凹槽。
所述中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填料、密封垫片和压圈,所述阀杆还套接有位于所述压圈上方的扎兰,所述扎兰通过连接在所述阀体的螺钉紧压所述压圈。
所述压圈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阀杆相适配的密封元件 。
所述阀体和所述阀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
所述阀体和所述阀盖的外端外侧均设有抱箍凹槽。
所述阀杆上端固定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定位块。
所述阀杆上端与气动驱动装置或电动驱动装置相连接。
所述阀体和所述阀盖通过若干个螺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弹性自动开启冲洗的设计,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的腔体内的座环、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座环相适配的球形阀芯、所述球形阀芯相连接的阀杆、与所述阀体及所述球形阀芯相适配的阀盖,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中孔,所述阀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中孔与所述球形阀芯相连接,所述阀盖、所述球形阀芯及所述座环组成密封副,所述座环与所述阀体的介质入口之间设置有喇叭形弹性元件,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的大开口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的内侧紧密贴合,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的小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座环紧密贴合,所以,本实用新型在注浆系统使用时,当注浆结束后,往注浆系统通入高压水,高压水迫使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的大开口的一端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高压水进入所述腔体内,冲洗十分方便,能彻底解决阀腔残留水泥浆液的问题,从而将减轻了本实用新型的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另外,由于所述腔体上的与所述座环相配合的部分上设有若干条冲洗槽,所述冲洗槽延伸至所述喇叭形弹性元件与所述介质入口的配合处,所以在冲洗所述腔体内的时候,高压水更加容易进入所述腔体内,使清洗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阀体1在图1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气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焕良,未经陈焕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7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