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扩展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6233.0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0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徐高磊;姚幼甫;骆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许天易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展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铜加工技术正在向高效、低耗、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铜材连续挤压制造技术的诞生,推动了铜加工行业高效、低耗、节能、环保等发展的进程。连续挤压发铜板带制造技术不仅低能耗、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材率高、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而且符合国内外现代铜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我国铜带生产技术的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连续挤压法铜板带制造新技术采用Ф20mm~Ф40mm上引无氧铜杆为原料,通过模具一次挤压成型软态铜板带坯,由于成型过程中扩展比大,铜带坯的宽厚比大,导致铜带坯的成型性能较差,容易产生边部无法成型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扩展成型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扩展变形通道,大幅度提高了连续挤压矩形坯料的扩展宽度,能将20~40mm的铜杆扩展变形为320~400mm宽度的矩形产品,其结构简易、设计合理,且操作过程中容易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扩展成型装置,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上开设有扩展变形通道,所述的扩展变形通道由第一级扩展变形通道、第二级扩展变形通道、第三级扩展变形通道和第四级扩展变形通道依次衔接而成;所述的第一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为4~8度,所述的第二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30度,所述的第三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50~165度,所述的第四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度;所述的第一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40~50mm,高度为20~30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40~50mm;所述的第二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100~120mm,高度为15~25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40~50mm;所述的第三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270~300mm,高度为15~25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40~50mm;所述的第四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310~450mm,高度为20~40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40~50mm。
所述的第一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6度,所述的第二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25度,所述的第三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160度,所述的第四级扩展变形通道的内壁面与扩展变形通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优选为60度;所述的第一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45mm,高度为25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45mm;所述的第二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10mm,高度为20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 间的距离优选为45mm;所述的第三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85mm,高度为20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45mm;所述的第四级扩展变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385mm,高度为30mm,宽度方向上两侧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4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续挤压扩展成型装置,采用多级扩展变形通道,大幅度提高了连续挤压矩形坯料的扩展宽度,能将20~40mm的铜杆扩展变形为320~400mm宽度的矩形产品,其结构简易、设计合理,且操作过程中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6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