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4534.X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彦;潘晴财;洪大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与电源转换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电源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按,传统电源转换装置的作动,通常是利用变压器配合上其他电子组件达到电能转换的效果。而变压器作动时,通常会产生有对应的激磁电感以及漏感,其中漏感是因磁通无法完全由一次侧线圈耦合至二次侧线圈,所造成的非理想效应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此一来,变压器的漏感便会因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圈间的空气隙增加,使得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小而增加。
实际上,变压器的漏感可被视为与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的等效电感相串联的寄生电感。如此一来,变压器作动时,储存在一次侧线圈的等效电感中的能量,通过变压器传送到二次侧和负载,而储存在变压器漏感中的能量由于没有电路路径可流通,而会造成电路上其他组件上产生巨大的电压尖峰,所以通常都会额外设计一缓冲电路来吸收并消耗掉漏感的能量,而有降低变压器效率的疑虑。
然而,当电源转换装置应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时,将使得变压器耦合系数将会随着气隙增加而大幅降低,此时,变压器漏感将更为加大,若使用上述缓冲电路的设计时,不仅进一步会造成变压器的效率大幅降低,且缓冲电路所吸收并消耗掉漏感的能量,更会转换成大量废热致使变压器及电路上其它组件的寿命容易因高热而耗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可吸收漏感的能量并反馈回变压器,进而提升该电源转换装置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转换装置用以将一直流电源的电能转换供予一负载,且包括一变压器、一电子开关、一第一电感器、一第一电容器以及一输出电路。其中,该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线圈以及一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直流电源的电能,该变压器转换后自该二次侧线圈输出。该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导通或阻断该直流电源供予该一次侧线圈的电能。该第一电感器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该第一电容器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并与该第一电感器并联连接,用以接收并储存该变压器的漏感产生的电能,并与该第一电感器构成一共振电路,而将电能反馈输出至该电压器,使该第一电容器上跨压的极性重复且交互地反转。该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二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变压器转换后输出的电能,并具有一第二电容器,且该第二电容器一端电性连接该负载的一端,而另一端电性连接该负载的另一端,以输出电能予该负载。
依据上述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有另一电源转换装置,用以将一直流电源的电能转换供予一负载,且包括一变压器、一电子开关、一漏感回收电路以及一输出电路。其中,该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线圈以及一二次侧线圈,该一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直流电源的电能,该变压器转换后自该二次侧线圈输出。该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用以导通或阻断该直流电源供予该一次侧线圈的电能;该漏感回收电路电性连接该一次侧线圈,且输出的电能于正电压与负电压之间重复且交互地转换,用以接收并储存该变压器的漏感产生的电能,并反馈输出该变压器;该输出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次侧线圈,用以接收该变压器转换输出的电能,并输出供予该负载。
依据上述构思,该一次侧线圈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直流电源的正电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端;该电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端,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源的负电端;该第一电感器与该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同时电性连接该第一端,且其另一端同时电性连接该第二端。
依据上述构思,还包含有一第一二极管,且该第一二极管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器与该第一电感器,另一端连接该变压器,使该第一电容器与该第一电感器通过该第一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变压器。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该变压器,而负极则连接至该第一电容器与该第一电感器。
依据上述构思,还包含有一第二二极管,且该第二二极管一端连接该变压器,另一端连接该输出电路,使该变压器通过该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该输出电路。
依据上述构思,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该变压器,而负极则连接至该输出电路
依据上述构思,该二次侧线圈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且该输出电路更包含有一第三二极管、一第三电容器以及一第二电感器;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四端,负极电性连接该第三端;该第三电容器一端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二电容器与该负载;该第二电感器一端连接该第三电容器、该第二电容器与该负载,而另外一端则电性连接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4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台灯
- 下一篇:一种玻璃自动清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