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舱内隔声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3627.0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6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杜民献;刘建华;胡洵璞;彭华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B63B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船舱 隔声罩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专利涉及一种用于船舱内隔声罩。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船舶发展的需要,船舶的噪声及其控制问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类型的板结构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能够控制噪声的传播。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领域,有助于结构减少传递振动与声辐射的能力。产生声辐射会对船舶上的人员造成不良影响,降低了船舶传动的可靠性以及人员的舒适性,较高的噪声会对乘客和船员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专利提供一种用于船舱内隔声罩。本专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船舱内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两个侧板(2)和两个端板(3),所述两个侧板(2)和两个端板(3)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四框结构,所述顶板(1)位于该四框结构的上部;
所述顶板(1),两个侧板(2)和两个端板(3)的板材材质相同,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钢板层(9),阻尼板(10),第一泡沫板(11),玻璃钢层(12),第二泡沫板(13),木板层(14),第二钢板层(15)和吸声层(17);
所述第一钢板层(9)的厚度为1.0cm,阻尼板(10)的厚度为1.3cm,第一泡沫板(11)的厚度为3.0cm,玻璃钢层(12)的厚度为1.0cm,第二泡沫板(13)的厚度为2.7cm,木板层(14)的厚度为1.2cm,第二钢板层(15)的厚度为1.7cm,吸声层(17)的厚度为1.5cm
所述第一钢板层(9)和第二钢板层(15)的材质相同,均为贝氏体钢。
所述阻尼板(10)的材质为阻尼橡胶板。
所述第一泡沫板(11)和第二泡沫板(13)的材质相同,均为聚氨酯泡沫板。
所述吸声层(17)的材质为石膏板或者石棉水泥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并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显著的降低船舶的噪声,具有极高的实用性,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和提高强度。本专利采用的贝氏体钢的贝氏体组织通常通过空冷或控制冷却速度得到。这类钢具有高强度(530~1500MPa)、高韧性、抗拉强度随贝氏体转变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工艺性能(可焊性和成型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顶板、侧板和端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船舱内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两个侧板(2)和两个端板(3),所述两个侧板(2)和两个端板(3)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四框结构,所述顶板(1)位于该四框结构的上部;
所述顶板(1),两个侧板(2)和两个端板(3)的板材材质相同,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钢板层(9),阻尼板(10),第一泡沫板(11),玻璃钢层(12),第二泡沫板(13),木板层(14),第二钢板层(15)和吸声层(17);
所述第一钢板层(9)的厚度为1.0cm,阻尼板(10)的厚度为1.3cm,第一泡沫板(11)的厚度为3.0cm,玻璃钢层(12)的厚度为1.0cm,第二泡沫板(13)的厚度为2.7cm,木板层(14)的厚度为1.2cm,第二钢板层(15)的厚度为1.7cm,吸声层(17)的厚度为1.5cm
所述第一钢板层(9)和第二钢板层(15)的材质相同,均为贝氏体钢(该贝氏体刚为市售产品即可)。
所述阻尼板(10)的材质为阻尼橡胶板。
所述第一泡沫板(11)和第二泡沫板(13)的材质相同,均为聚氨酯泡沫板。
所述吸声层(17)的材质为石膏板或者石棉水泥板。
所述玻璃钢层(12)的材质为树脂纤维玻璃钢,含有25-30%的树脂,树脂可以是环氧树脂,纤维可以是碳纤维。
本专利采用的贝氏体钢的贝氏体组织通常通过空冷或控制冷却速度得到。这类钢具有高强度(530~1500MPa)、高韧性、抗拉强度随贝氏体转变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工艺性能(可焊性和成型性)较好。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3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