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送电流或流体材料的挠性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81980.5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7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娜娜;王玉庆;贾宇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娜娜 |
主分类号: | F16L11/127 | 分类号: | F16L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电流 流体 材料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软管结构,该软管可用于输送电流或流体材料,如气体、液体等。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可输送电流的挠性软管通常也用作数据交换。但现有技术中的挠性软管存在普遍的缺点,即在软管内引入了不适合软管层状结构的外部原件,确切地说,该元件包含嵌于软管壁材料中的电缆结构。因此,由于上述结构上的局限性,导致现有的软管具有体积大、重量大、可挠性小等缺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输送流体材料也能输送电流挠性软管,具有类似于仅输送流体材料的挠性软管的、但更为简单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软管也可传递电信号,但其优点在于软管内无需包含电缆,因此具有仅输送流体材料的挠性软管所具备的最优化特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软管可使得输送某些材料时积累于软管壁的静电得以耗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挠性软管,包括多层叠层材料,所述多层叠层材料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的塑料材料层、第一加强材料层、第一弹性材料层、第二加强材料层、第二弹性材料层,加强内层线圈内嵌于所述第一弹性材料层中,所述加强内层线圈由金属或塑料制成,所述第一加强材料层或第二加强材料层为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材料层具有低的表面电阻,其结构为在初始塑料材料上固定含有低的表面电阻的碳纳米管。
所述塑料材料层是可挠的、透明的;所述塑料材料层的表面电阻小于102KΩ/sq。
所述初始塑料包括一种热塑性的聚合物,该聚合物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聚酰胺6.6、聚氯乙烯或者一种氟聚合物。所述氟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特氟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THV)等。
所述碳纳米管是单壁纳米管(SWNT),双壁纳米管(DWNT)或者多壁纳米管(MWNT)。
所述具有低的表面电阻的塑料材料层形成于软管的最内层。
所述具有低的表面电阻的塑料材料层形成于软管的外层。
所述具有低的表面电阻的塑料材料层被设置在构成软管壁的结构层内部。
所述具有低的表面电阻的塑料材料层被设置在弹性体材料层之间。
所述软管包括嵌入在一个弹性体材料层里的一个加强内层线圈。所述挠性软管是一根波纹的挠性软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挠性软管包括一光滑挠性透明塑料材料层1,其表面涂覆有一薄层的碳纳米管。为了达到足够的电导率,该薄层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塑料材料层,并且该碳纳米管仅嵌入塑料材料层1的部分深度。该碳纳米管薄层将保留其电导率,同时牢固地固定在塑料材料层1。另外,所述碳纳米管层具有好的电导率、透明度、可挠性,因此挠性软管的上述塑料材料层1也具有该些特性。具体来说,用于制造层1的初始塑料材料包含是可挠的、透明的,所述塑料包括一种热塑性的聚合物,该聚合物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聚酰胺6.6、聚氯乙烯或者一种氟聚合物。所述氟聚合物包括聚四氟乙烯(特氟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THV)等。
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碳纳米管可以是单壁纳米管(SWNT),双壁纳米管(DWNT)或者多壁纳米管(MWNT)。
总体来说,用于挠性软管的塑料材料具有表面电阻或电阻率小于1013KΩ/sq。在优选实施例中,其电阻率不大于102KΩ/sq.
在内层的塑料材料层1上,包括两层加强材料层2和3,可以是纤维材料。最后一个弹性材料层4设置在加强层3上。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加强内层线圈5,其由金属或合成物制成,内嵌于弹性材料6中。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外层弹性材料层4进一步包括波纹。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弹性材料层4的顶部进一步包括内表面具有低表面电阻的外层8,该外层8与前述内层的塑料材料层1具有相同的材料。
如图5所示,进一步包括类似于前述塑料材料层1的低表面电阻或电阻率层9,其置于两层弹性材料层10和11之间,由此,低表面电阻率层9设置在软管的侧壁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娜娜,未经王娜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1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