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供水简易消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7455.6 | 申请日: | 2014-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贾燕南;沈煜康;丁昆仑;沈奕贝;孙文海;王维;赵翠;沈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西绿康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供水 简易 消毒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安全消毒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供水简易消毒器。
背景技术
供水系统各个环节都存在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即使是取深层地下水作为水源,原水中未检出大肠菌群等指标菌,也可能在输水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因此为了饮用水的安全,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虽然将饮用水煮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但人们不能保证随时随地都能喝到开水。而且使用未经消毒的水漱口和洗涤后生吃的蔬菜、水果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途径。为防止介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以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饮用水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消毒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农村供水工程中,特别是供水规模在200m3/d的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配备消毒设备的比例较低。在基础条件方面,这类供水工程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很多情况下无消毒间,甚至不具备通电条件;在运行管理方面,由于一般为村集体自行管理,缺少专业人员定期的运行维护,即使配备了消毒设备,也很难保证正常运行。社区供水二次消毒也存在类似问题。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二氧化氯发生器、次氯酸钠发生器等现场发生器的消毒设备,设备结构较复杂,运行管理较复杂,不能自适应定量投放,小型供水工程难以掌握应用;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消毒设备等不仅需要供电条件,而且耗电量较高,小型供水工程难以接受其高额的运行成本。
有鉴于此,需要针对小型供水工程研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管理简便的消毒装置,来实现简便、快捷的消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供水简易消毒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小型供水简易消毒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溶药罐,溶药罐上设有内胆,内胆的底部设有孔,上端连接有密封塞。
进一步,内胆外设有储药罐,储药罐的下端与溶药罐连接,上端与密封塞连接;
进一步,储药罐和内胆之间设有气腔;
进一步,溶药罐和出水口之间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溶药罐和单向阀之间依次设有连接管、流量计、直管;
进一步,药罐、内胆和密封塞的数量至少为一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药剂的自适应定量投加。
本实用新型放置消毒片的内胆设置在溶药罐的上方,只需0.6米水头就可以使水漫过内胆,与消毒片接触,当水量增加,需要更多消毒药剂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进入内胆的水更多,溶解的药剂也随之增加,实现了药剂的自适应定量投加。
(2)后期使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利用供水管网水压即可工作,无需用电,无复杂的电动控制结构,后期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
(3)维护简便。
本实用新型设备设计结构更紧凑,实用性更强,操作更方便,一次性安装调试后除投加药剂外,日常无需专人管理,一次性投药最长时间可消毒100-300天(根据水流量大小来决定耗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进水口1、溶药罐2、储药罐3、内胆4、孔5、气腔6、密封塞7、连接管8、流量计9、直管10、单向阀11、出水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小型供水简易消毒器,包括进水口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和出水口12之间设有溶药罐2,溶药罐2上设有内胆4,内胆4的底部设有孔5,上端连接有密封塞7。
本实用新型放置消毒片的内胆4设置在溶药罐2的上方,只需0.6米水头就可以使水漫过内胆4,与消毒片接触,当水量增加,需要更多消毒药剂时,在水压的作用下,进入内胆4的水更多,溶解的药剂也随之增加,实现了药剂的自适应定量投加。
在本实施例中,内胆4外设置储药罐3,储药罐3的下端与溶药罐2连接,上端与密封塞7连接,储药罐3用于储存消毒片,添加消毒片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西绿康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西绿康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7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联管道配件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火花放电自激励喷射等离子体产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