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纱线的加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6186.1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8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庄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7/02 | 分类号: | D01H7/02;D01H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纱线 加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过程中对纱线进行加捻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利用棉纱纺织成棉织物时,需要对棉纱进行加捻处理,加捻是为了将两根或两根以上单纱固定成股线,并得到较好的成型与强力等质量状态,若不加捻处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在一起就没有抱合,受外力则会分开,影响成品质量。
现有的加捻机在对棉纱进行加捻时,是直接对棉纱进行加捻,而棉纱通常是由一根一根短纤维经捻合凝聚而成,必然有毛羽伸出纱体,直接加捻,纱线上的毛羽也随之附着在加捻后的纱线上面,影响纱线及最终产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性能,比如,纱线之间容易缠结,导致织布时纱线不能顺利通过经停片、综眼和筘齿,造成开口不清或断头增多,容易在棉织物产品上形成飞花、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去除纱线上毛羽的加捻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线的加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纱罗拉和和对导纱罗拉传递的纱线进行加捻的加捻装置,所述导纱罗拉与加捻装置之间设有去毛羽装置,所述去毛羽装置包括设有过纱通道的腔体,所述过纱通道一端为进纱口,另一端为出纱口,所述过纱通道自进纱口往出纱口逐渐收窄,所述腔体上靠近所述出纱口处周向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过纱通道连通的吸口。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过纱通道内壁上在所述吸口处沿纱线的传输方向周向设有若干条沟槽。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沟槽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出纱口处。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各所述沟槽与各所述吸口衔接处均为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加捻装置包括加捻盘和设置在加捻盘上的捻锭,所述加捻盘上还设有供纱线穿至所述捻锭上的导纱钩。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进纱口的直径为4mm,所述出纱口处的直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的加捻机构通过设置逐渐收窄的过纱通道,使纱线自捻合并,设置与过纱通道连通的吸口,使聚集在过纱通道出纱口处的毛羽从吸口处溢出,达到去除毛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毛羽装置的A向剖视图;
图中:10、导纱罗拉,20、加捻装置,21、加捻盘,22、捻锭,23、导纱钩,30、去毛羽装置,31、过纱通道,32、腔体,33、进纱口,34、出纱口,35、吸口,36、沟槽,37、圆弧,40、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纱线的加捻机构,包括导纱罗拉10和和对导纱罗拉10传递的纱线40进行加捻的加捻装置20,在导纱罗拉10与加捻装置20之间设有去毛羽装置30。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捻装置20包括加捻盘21和设置在加捻盘21上的捻锭22,在加捻盘21上设供纱线40穿至捻锭22上的导纱钩23。设置在加捻盘21上的捻锭22可由电机带动旋转,纱线40经导纱钩23引导至捻锭22上,以控制纱线40有规律地运动,捻锭22高速回转,带动纱线40旋转,捻锭22没回转一圈,给纱线40加上一个捻回,从而完成对纱线40的加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科时达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61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蚶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 下一篇:自动检测断线的并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