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集成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4260.6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九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7/00 | 分类号: | 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集成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机组,属于板式热交换机组的制造与组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板式换热机组主要应用于城市集中供热领域,板式换热机组是由板式热交换器、水泵、仪表、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及必要的附属设备等组成,实现流体间热量交换为目的的换热装置。同时随着它的出现使换热基站更加节能,更加智能化。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思想的不断深入,集中供热已经在我国大部分供暖地区普及,甚至在南方一些高档小区也开始推行集中供热。集中供热就使得许多小锅炉房随之改成了换热站,同时新建的小区和大厦也在地面或地下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换热站。换热站作为集中供热的基础细胞多又采用板式换热机组作为站内的基本设备,这个基本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供暖企业不得不考虑的成本。
随着社会发展,集中供热、中央空调、电力等行业对板式热交换机组需求量逐年加大。由于各行业每年需要板式热交换机组时间比较集中,所以给换热器企业的生产压力也比较大,影响换热机组的制造质量。板式热交换机组设计生产较为复杂涉及不少工种配合完成给设计、生产和检验都需要诸多时间来完成,而每年主要供货期都集中在夏秋两季,由于供货期集中,厂家需要集中各种力量完成全年大部分订单,不但造成设计、制造和检验水平下降,而且极大的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按期供货率。鉴于传统设计制造效率低的问题,开发新的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机组,以简化机组设计步骤和提高机组制造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集成机组,主要包括换热系统模块、补水系统模块、电控系统模块和循环系统模块。所述换热系统模块采用热源站供高温水由一次侧高温水入口进入,依次经过焊接球阀、换热模块过滤器和电动调节阀进入板式热交换器,再经换热模块蝶阀由一次侧低温水出口循环回热源站系统重新加热;所述补水系统模块采用软化水由补水入口进入,依次经过补水球阀、补水泵和补水模块止回阀进入循环系统模块系统;所述循环系统模块采用二次侧采暖低温水循环水进口进入经过循环模块过滤器的进水和补水系统模块的进水,通过循环泵经软连接管、循环模块止回阀和循环模块蝶阀泵出至换热系统模块,最后由二次侧采暖高温循环水出口排出供给采暖用户,安全阀实现超压排水。
所述换热系统模块和循环系统模块的连接采用法兰、管件或管道对焊连接;所述补水系统模块和循环系统模块的连接采用法兰、管件或管道对焊连接。
所述电控系统模块与换热系统模块、补水系统模块和循环系统模块进行桥架和电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成机组主要包括换热系统模块、补水系统模块、电控系统模块和循环系统模块。各个模块单独生产,根据用户不同设计要求选着不同参数各模块进行模块组装组成模块化集成机组满足用户设计要求。这种模块化集成机组是将常规一体机组拆分成各个模块,各个模块分别单独流水线性生产制造,最后根据设计参数集中统一组装成机组。各个模块单独制造节约制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模块化设计能简化设计步骤实现机组自由拆分降低设计失误率,机组出现故障或用户想改变机组参数只需改变个别模块就能实现,降低改造与维修成本。模块化集成机组适用于板式热交换机组的设计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模块化集成机组的正视图。
图2是一种模块化集成机组的俯视图。
图中:1、焊接球阀, 2、换热模块过滤器, 3、板式热交换器, 4、换热模块蝶阀, 5、电动调节阀,6、补水球阀,7、补水泵,8、补水模块止回阀,9、循环蝶阀,10、循环止回阀,11、软连接管,12、循环泵,13、安全阀,14、循环模块过滤器,15、电控柜,H1、一次侧热源站供高温水进口,HR1、一次侧低温循环水出口,HR2、二次侧采暖低温水循环进口,H2、二次侧采暖高温循环水出口, S1、补水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九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九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4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