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线牵穿鱼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2937.2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火明 |
主分类号: | A01K97/00 | 分类号: | A01K97/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何办君 |
地址: | 3418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线 牵穿鱼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辅助器械,尤其是指一种将鱼串联放养的一线牵穿鱼针。
背景技术
钓鱼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对于擅长钓鱼的人来说,在钓鱼时会准备一个钓鱼桶,当鱼上钩时,可以暂时放于钓鱼桶中寄养,避免鱼离开水后无法存活,然而,钓鱼桶将鱼集中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中,无法让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当鱼的数量过多时,会导致部分鱼死亡,且当人们钓完鱼提着装满鱼的钓鱼桶回家也是较为沉重的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一线牵穿鱼针,使人们在钓鱼时可将已钓到的鱼进行串联放养,并且在收鱼时方便、快捷,让鱼长时间存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线牵穿鱼针,包括绕线器、插杆、穿针、鱼线,所述绕线器上设有可供鱼线缠绕的若干绕线轴、卡线槽及穿线孔,所述穿针上具有锥形穿线孔及若干凹槽,锥形穿线孔的小孔一端连接两凹槽,两凹槽各向穿针两尖端延伸,所述穿针通过鱼线缠绕于绕线器上。
所述穿线孔与穿针相契合,穿针可插于穿线孔中。
所述凹槽与鱼线相契合,鱼线可隐藏于凹槽中。
所述鱼线一端固定于锥形穿线孔中。
所述绕线器上的绕线轴至少有一个。
所述绕线器上的卡线槽至少有一个。
所述绕线器上的穿线孔至少有一个。
所述插杆包括连杆、插地杆,连杆与插地杆可拆装连接。
所述绕线器上还设有照明灯。
所述鱼线上设有一段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一线穿鱼,将鱼串联后放养于钓鱼区的水中,可自然放养,避免鱼相互挤压造成死亡;
2. 卸鱼时只需将绕于绕线器上的鱼线解下,握住穿针一端拉出即可,简单、快捷;
3. 绕线器无需使用时可将鱼线绕于绕线轴上,将穿针插进穿线孔,简单、方便;
4. 利用插杆将绕线器插于地上,便可固定,可彻底解放双手;
5. 绕线器上的照明灯可进行照明,便于夜间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用新型备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图;
附图3为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图;
附图4为实用新型携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穿针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6为穿针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7为穿针结构的仰视图;
附图8为附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8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线牵穿鱼针,包括绕线器1、插杆2、穿针3、鱼线4,绕线器1上设有可供鱼线4缠绕的若干绕线轴11、卡线槽12、穿线孔13,还具有照明灯14,所述绕线轴11、卡线槽12及穿线孔13可设于绕线器1上任何位置,主要用于绕线且固定线头。本实施例中,绕线器1为“人形”,其中绕线轴11为“人形”绕线器11上所有可进行绕线的各部分“躯干”,主要为“手臂”与“脚部”等部位,而卡线槽12则为“手指”形成的“指缝”,穿线孔13为“手指”扣于“手掌”形成的孔,鱼线4可穿过穿线孔13绕于绕线轴11上,最后固定于卡位槽12中,其中绕线方式可随意缠绕,目的为固定鱼线4一端,鱼线4上还设有一段保护套41,其作用是保护鱼线4,避免鱼线4在礁石等地方摩擦断开。
穿针3上具有锥形穿线孔31及若干与锥形穿线孔31连接的凹槽32,锥形穿线孔31位于穿针3中心,锥形穿线孔31的小孔一端连接两凹槽32,两凹槽32各向穿针3两尖端延伸,凹槽32与鱼线4相契合,鱼线4可隐藏于凹槽32中,鱼线4穿过锥形穿线孔31,一端通过绑住横杆或打结的方式卡于锥形穿线孔31中,另一端由锥形穿线孔31的小孔一端穿出,即可缠绕于绕线器1上,其中绕线器1上的穿线孔13与穿针3相契合,穿针3可插于穿线孔13中。当利用穿针3穿鱼时,鱼线4可隐藏于凹槽32中,使穿鱼过程更加顺畅,快捷。
插杆2位于绕线器1下方,包括连杆21、插地杆22,连杆21与插地杆22可用对接螺母可拆装连接,插地杆22具有尖端部,当需要将绕线器1插于地上时,接上插地杆22便可插于地上,不使用时,将插地杆22卸下,避免误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火明,未经李火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29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