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角部设置剪力墙的高层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239.0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勇;冷新中;杨国平;费建伟;陈梅珠;王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E04B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12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剪力 高层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具体涉及一种在角部设置剪力墙的高层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与其它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布局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平面布局模式,这是各专业共同探索优化设计的结果。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以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结构概念的出现,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力和抗扭,而这些恰好与建筑师的要求不谋而合。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内核”式的布局形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办公建筑“内核”平面布局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第一次变革主要是出于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如70年代前后出现的“双核”构成模式。双侧外核心筒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避难疏散,而且也使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变革最先对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议的是设备专业,他们认为随着建筑设备的日趋增多和越来越复杂,如果把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从核心筒中分离出来,可能会更有利于管理和维修。而80年代以后,智能化建筑的普及和电信设施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甚至许多建筑在竣工之后,仍然频繁地改造布线系统和增添新设备。智能化办公楼中的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以及中继装置等,每层都必须设置三处以上才算合理。这样,建筑上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经常变动的需要,便开始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同时,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实例就是丹下健三设计的新加坡华联银行中心和日本东京都新都厅。
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分散到建筑的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也是极具革命性的。它不但适应了其他专业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疏散,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这种空间构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此外,在规模较小的高层建筑中,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离化的现象,垂直交通、服务性用房和设备管道井均分别独立,与建筑主体分开。主要使用空间更加完整,四面对外,核与主要使用空间之间以连廊相接。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主要使用空间由于与核分开,其抗侧刚度难以保证,受力不合理也难以实现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角部设置剪力墙的高层建筑结构。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在角部设置剪力墙的高层建筑结构,所述高层建筑平面结构呈矩形,所述剪力墙呈L型或倒L型,所述高层矩形建筑的四角部位布置功能空间,所述功能空间为电梯井、楼梯间、设备间或管道井,所述各个功能空间之间通过设有的走道连接,所述走道的宽度为1500mm~1800m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高层矩形建筑的中间区域设置中庭,中庭周围设置回廊并连接至电梯间的走道;所述办公空间或居住空间围绕中庭进行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L型剪力墙对称设置,所述L型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在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相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梯井设有观光电梯。
作为一种改进,高层建筑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所述剪力墙弯矩与高度呈二次方关系,而剪力与高度呈一次方关系,因此抗弯刚度较剪切刚度对挠度的影响更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建筑上更好地满足机电设备经常变动的需要,特别适合于智能化建筑;
2)建筑角部设置抗侧力结构体系,结构力学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得结构受力合理和经济;
3)建筑的疏散通道置于周边角部,有利于避难疏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2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露天电气设备活动检修屋
- 下一篇:厂房钢柱分段吊装对接的快速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