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170.1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夏冰阳;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3/56 | 分类号: | H04B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吴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电力线 载波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常采用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力线耦合器、信号处理模块及处理器组成,其中,电力耦合器将三相电力线的每一相转换为通信信号的上下电力线,并对进入装置的每一相电力线的信号进行阻抗匹配等处理,处理后将该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模块,由每相电力线的处理器控制信号处理模块对该相电力线中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采样、解调和调制等处理,从而实现电力线通信的可靠和有效传输。
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多相电力线的实时通信,需要为多相电力线载波通信中每一相电力线都配置一个处理器,并需要在该装置外设置一个集中处理器,来协调各处理器对各相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控制,从而导致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存在集成度低、复杂度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该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与三相电力线各自对应连接的电力线耦合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包括:三个信号收发模块和与该三个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的处理模块;每个信号收发模块的一端与相应的电力线耦合电路相连,另一端连接到处理模块;三个信号收发模块为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第三信号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三个调制解调单元和一个处理单元;
三个调制解调单元为第一调制解调单元、第二调制解调单元、第三调制解调单元;第一调制解调单元的一端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处理单元相连;第二调制解调单元的一端与第二信号收发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处理单元相连;第三调制解调单元的一端与第三信号收发模块相连,另一端与处理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每个信号收发模块包括信号接收通道和信号发送通道;
所述信号接收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低噪声放大器、电容、可编程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与对应相的所述电力线耦合电路相连,所述模数转换器与对应的所述调制解调单元相连;
所述信号发送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功率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和数模转换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对应相的所述电力线耦合电路相连,所述数模转换器与对应的所述调制解调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低噪声放大器、所述可编程放大器和所述功率放大器均为增益可调的放大器。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通道中包括至少一个低噪声放大器,且各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串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通道中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放大器,且各所述可编程放大器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多相电力线的载波通信通过一个处理器来实现,完成了多相电力线通信的协调处理,实现了任意一相或多相电力线的实时通信,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的集成度,节省了芯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的处理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示意图。如图l所示,该装置与三相电力线对应的电力线耦合电路相连,电力耦合电路为三个,标记为10、20、30,分别对应于三相电力线A、B、C。其中,该装置可以包括:三个信号收发模块,与三个信号收发模块分别连接的处理模块12。
所述处理模块12包括:调制解调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通道工作参数协调控制相应调制解调器。
每个电力线耦合电路都与一相低压电力线对应相连。
信号收发模块的一端与外部的电力线耦合电路对应连接,另一端与处理模块连接,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对其进行调制处理。
处理模块根据各信号收发模块的信号强度、信噪比等通道工作参数来协调控制各信号收发模块的实时通信,以避免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相互干扰而导致的电网电压的波动等,从而使信道质量变差的问题。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相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的处理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处理模块12包括:
第一调制解调单元121、第二调制解调单元122、第三调制解调单元123、处理单元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1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的医疗装置
- 下一篇:节能型对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