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1146.8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2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邱军;王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诺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空气质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周围空气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实时了解自身所在环境空气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后,现有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普遍具有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及时了解自身所处室内、户外环境空气质量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包括:外壳、中壳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中壳内部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中壳包括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电子器件的上方,所述第四壳体位于所述电子器件的下方,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四壳体固定安装到一起,形成容置所述电子器件的腔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卡扣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三壳体的前方,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卡扣方式安装到所述第四壳体的后方;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PCB主板、PM2.5传感系统、温度/海拔传感系统、显示屏、状态显示灯、操作唤醒按键和供电电芯;所述PCB主板分别与所述PM2.5传感系统、所述温度/海拔传感系统、所述显示屏、所述状态显示灯、所述操作唤醒按键和所述供电电芯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PM2.5传感系统包括PM2.5传感器和PM2.5检测口,所述PM2.5传感器安装在所述PCB主板的顶部,该PM2.5检测口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正面上部的PM2.5检测窗口之间形成检测通道;
所述显示屏通过支架安装到所述PCB主板正面上方,该显示屏与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正面中部的显示屏显示区之间形成显示通道;
所述操作唤醒按键设置于所述PCB主板正面下方,且穿过所述第三壳体,使操作唤醒按键位于所述第三壳体的正面下部,在所述第一壳体背面与所述操作唤醒按键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铜片;
所述状态显示灯设置于所述PCB主板正面下方,且穿过所述第三壳体,使所述状态显示灯位于所述第三壳体的正面下部;
所述温度/海拔传感系统安装在所述PCB主板背面的下方,所述温度/海拔传感系统的温度/海拔检测口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的温度/海拔检测窗口之间形成检测通道;
在所述PCB主板背面的下方还安装有与所述供电电芯连接的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的充电口之间形成充电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四壳体为ABS塑料;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到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半透明PC塑料。
优选的,所述铜片通过胶水固定到所述第一壳体背面。
优选的,所述PM2.5传感器通过6pin连接线与所述PCB主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电芯为聚合物锂电池,其通过2pin电源线与所述PCB主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OLED液晶显示屏;所述状态显示灯为LED状态显示灯,数量为4个。
优选的,在所述外壳的顶部还安装有挂绳孔。
优选的,所述PCB主板为单片机主控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上述布局方式,缩小了内部电子器件的占用体积,使空气质量检测仪整体具有体积小巧、易携带的优点;另外,仅配置有一个操作按键,即:操作唤醒按键,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适合各类人群,甚至包括老人和小孩随时随地了解所在地的PM2.5污染状况,进而采取更加合理的预防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电子器件的正面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为电子器件的背面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为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组装后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组装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诺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微诺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1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害虫控制配制物以及制造和使用其的方法
- 下一篇:使用柔性墨的EMI替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