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模式计费电度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0102.3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6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浩泉 |
主分类号: | G01R11/56 | 分类号: | G01R1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84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计费 电度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双模式计费电度表。
背景技术
电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能消耗的仪表。电表一般均具有用来采集电压信号的电压采样模块、采集电流信号的电流采样模块以及控制整个电表系统工作和承载电子元件的主PCB板。现有的采样模块与测量方式多采用直接测量隔离信号不安全,对负载电路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模式计费电度表,通过AC电流互感器感应取电的方式,与直流DC取电相结合,使电表具有多种计费模式,而且隔离信号安全,不影响负载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模式计费电度表,包括壳体,壳体上端设有DC电压采集端口,壳体中部设有电度显示窗口和计费显示窗口,壳体下端设有AC电压采集端口,在电度显示窗口的一侧设有若干设定按键;所述壳体内设有一AC电流互感器;所述的AC电流互感器与电源板连接,所述的电源板为DC/AC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的电源板通过连接排线与一计算/显示模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显示模板为一PLC,所述计算/显示模板的输出端与计费显示窗口、电度显示窗口的LED屏幕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度显示窗口采用红光LED,所述计费显示窗口采用绿光LED,这样的双色显示更方便人们读取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对市电或直流供电电路进行测量、计费,在对市电进行测量时,直接将测量电路的火线穿过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电流互感器即可,这样的设置防止了电度表自身对负载电路的影响,而且充分的将采集信号隔离,保证了信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DC电压采集端口,2-壳体,3-电度显示窗口,4-设定按键,5-计费显示窗口,6-AC电压采集端口,7-负载火线,8-电源板,9-AC电流互感器,10-计算/显示模板,11-连接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双模式计费电度表,包括壳体2,壳体2上端设有DC电压采集端口1,壳体2中部设有电度显示窗口3和计费显示窗口5,壳体2下端设有AC电压采集端口6,在电度显示窗口3的一侧设有若干设定按键4;所述壳体2内设有一AC电流互感器9,在使用时,将负载回路上的负载火线7穿过AC电流互感器9后再固定、调试就能完成快速安装;所述的AC电流互感器9与电源板8连接,所述的电源板8为DC/AC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的电源板8通过连接排线11与一计算/显示模板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显示模板10为一PLC,所述计算/显示模板10的输出端与计费显示窗口5、电度显示窗口3的LED屏幕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度显示窗口3采用红光LED,所述计费显示窗口5采用绿光LED,这样的双色显示更方便人们读取数据。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对市电或直流供电电路进行测量、计费,在对市电进行测量时,直接将测量电路的火线穿过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电流互感器即可,这样的设置防止了电度表自身对负载电路的影响,而且充分的将采集信号隔离,保证了信号的安全性。
在使用时,电度显示窗口3与计费显示窗口5之间是通过倍率计算的关系,简单直观地反应负载消耗的电费,AC电压采集端口6可应用于市电测量,DC电压采集端口可应用于直流充电测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浩泉,未经林浩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0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