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波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9992.6 | 申请日: | 2014-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6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周作成;刘付胜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驭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5/02;B32B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波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波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波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频化和集成化的电子元器件里,电磁辐射的干扰日趋严重,而科学地使用吸波材料已成为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与材料的电磁参数有关,是由介电参数和磁导率综合表现来决定的。这些参数决定着介质材料的电磁能的积蓄和消耗。不同的材料,它们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往往是不同的,且它们的实部(ε’和μ‘)和虚部(ε‘’和μ‘’)也随着频率而变化。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虚部与其实部相比很小的时候,可以忽略不计虚部,材料只能透过电磁波,而不能吸收电磁波,这时可称之为透波材料。相应地,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虚部不能忽略不计的时候,材料就具有吸收电磁波的能力,这时候就是吸波材料。此外,对于电磁波的吸收还和材料的表面匹配状况有关。这就要求电磁波在材料的表面反射越小越好,这样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才有可能被吸收。因此,吸波材料的设计可以围绕两个方面去开展:一是材料表面的阻抗匹配情况,二是材料本身的吸波能力。
根据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从自由空间入射到另外一种介质的时候,只有自由空间的阻抗和吸波材料的阻抗在尽可能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近似相等,反射的电磁波才会减小到最少。材料的阻抗即为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实部比值的均方根。通常情况下,电磁波是由空气射入电磁波吸收体,空气的阻抗为377 Ω,如果电磁波吸收体的阻抗接近空气的阻抗,大部分电磁波将进入该吸收体;如果远低于空气的阻抗,则大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空气中。
对于吸收来说关键的因素是提高材料的电磁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从而电磁波在介质中被最大限度的吸收。材料的μ‘‘和ε‘’越大,吸收性能越好。损耗机制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与材料的电导率有关的电阻型损耗,即电导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电场引起的电流和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热能;二是与电极化有关的介电损耗(反复极化引起“摩擦”作用),电介质极化过程有电子云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铁电体电畴转向极化及畴壁位移、高分子中原子团局部电矩转向极化、缺陷偶极子极化等;三是与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反复磁化的“摩擦”作用),其主要来源是磁滞、磁畴转向、畴壁位移、磁畴自然共振等。目前,铁氧体,磁性金属和铁电材料多用于微波吸收剂,是因为其磁滞、电滞损耗大。炭黑、石墨、非磁性金属等导电填料添加到其它介质中作为吸波材料,实际上增大了电阻型损耗。设计吸波材料时需考虑以上多种损耗。
在已有的抗电磁干扰技术中,金属膜或金属箔由于导电性能好,电阻损耗大,但更多的电磁波在表面即被反射。对于已有的磁性金属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的电磁波吸收体而言,其表面电阻在106 Ω/□以上,材料的电磁波穿透性好,其吸波原理是磁滞损耗,可将电磁能量转换成热能。但这种复合电磁波吸收体有在低频段对应电磁参数虚部小的特点,因此存在低频电磁波吸收弱的缺点,对厚度不超过0.1 mm的吸收体而言,在1GHz的频带中,由于厚度薄导致无法对电磁波形成有效的吸收。此外,由电磁能量转换而来的热能会引起电子元器件的高温,对于高频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的智能终端电子消费品而言,其自身运行温度已经在一个较高的范围内,新的热能无疑引起电子元器件故障率的上升。因此,构造一个能够在较薄厚度下(不超过0.1 mm)对频率小于1GHz的电磁波有较好吸收效果的吸收体是尤为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波吸收装置,该电磁波吸收装置包括设定表面电阻值的氧化锡膜、磁性金属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膜、以及天然石墨膜或人工合成石墨膜共三层结构。
优选地,氧化锡膜在上层,磁性金属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膜是中间层,底层是石墨膜。
优选地,所述的氧化锡膜的表面电阻在10 ~ 5000 Ω范围内,其可增加电磁波吸收体在低频范围内的电阻损耗。
优选地,单分散的磁性金属颗粒通过聚合物粘结剂结合在一起,其表面电阻在106 Ω以上。
优选地,石墨膜为天然石墨膜或人工合成石墨膜,其表面电阻在200 mΩ以内,电导率在104 S/m以上,可对入射其表面的电磁波形成有效的反射,引发磁性金属颗粒的二次磁损耗和氧化锡膜的二次电阻损耗,从而增强综合吸收效果,尤其是对频率小于1 GHz的电磁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磁波吸收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磁性金属颗粒填充聚合物复合膜的截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驭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驭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布结构
- 下一篇:自吸附异味的聚氯乙烯人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