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断路器的指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7845.5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施宝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兰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4 | 分类号: | H01H7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断路器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组件,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低压断路器的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在日常家庭电路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家庭电路短路的时候用来保护各种家用电器。
目前市场上的低压断路器大致结构包括外壳、检测电路和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电磁铁和脱扣装置,是依靠电磁铁来驱动脱扣装置实行一个脱扣的运动,当脱扣装置出现问题的时候,虽然电磁铁已经接收到过载信息吸合,但是脱扣装置不会产生脱扣动作,所以断路器在外界人们看来依旧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就不会对其进行检查和维修,这样会使得电网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脱扣装置出现问题无法运作的时候能够指示电路处于过载状态的低压断路器的指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压断路器的指示装置,包括外壳、指示板和用于驱动脱扣装置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和指示板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电磁铁内设有连杆,所述连杆背向电磁铁一端设有联动条,所述外壳对应指示板一侧设有透明窗,所述指示板上设有联动块,所述联动块与联动条相抵触,且设置在联动条朝向电磁铁一侧,所述指示板上设有指示部,当电磁铁处于吸合状态时指示部与透明窗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路处于过载状态的时候,电磁铁就会通电产生磁力吸合,由于内设有连杆,连杆背向电磁铁一端设有联动条,外壳对应指示板一侧设有透明窗,指示板上设有联动块,联动块与联动条相抵触,指示板上设有指示部,当电磁铁处于吸合状态时指示部与透明窗重叠,当电磁铁处于放开状态指示部与透明窗分离,当电磁铁处于吸合状态时,会带动联动条运动,联动条就会带动联动块运动,联动块就会带动指示板运动,指示板上的指示部就会与透明窗重合,以表示此时电路处于过载状态,这样只需要通过指示板与电磁铁的配合就可以达到指示电路是否处于过载状态的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宜广泛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部上涂有荧光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荧光粉的设置,这样在晚上的时候,人们也可以看到指示部,在晚上的时候还可以发现电路是否处于过载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块包括连接部和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抵触部上设有楔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面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抵触部与联动条抵触的时候,更加的平滑,不会出现第一抵触部与联动条卡住,第一抵触部无法运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条背向连杆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抵触部相抵触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抵触部上设有楔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面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抵触部与第一抵触部之间的抵触更加的平滑,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卡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条背向第二抵触部一端设有拨动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柱的设置,可以手动的去拨动连杆,用来测试指示装置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在运行过程中是否会卡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压断路器的指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联动条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指示板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1、电磁铁;11、连杆;111、联动条;1111、第二抵触部;1112、拨动柱;2、外壳;21、透明窗;3、指示板;31、联动块;311、第一抵触部;312、连接部;32、指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低压断路器的指示装置,包括外壳2、指示板3和用于驱动脱扣装置的电磁铁1,所述电磁铁1和指示板3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电磁铁1内设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背向电磁铁1一端设有联动条111,所述外壳2对应指示板3一侧设有透明窗21,所述指示板3上设有联动块31,所述联动块31与联动条111相抵触,且设置在联动条111朝向电磁铁1一侧,所述指示板3上设有指示部32,当电磁铁1处于吸合状态时指示部32与透明窗21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兰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兰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