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元式光伏幕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4216.7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1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于辉;甘勇;樊星魏;万艳;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D1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57 | 代理人: | 李保明;张慧芳 |
地址: | 51805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式光伏 幕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幕墙,更具体地说,涉及单元式光伏幕墙。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都在提倡节能环保,政府也在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重视。太阳能作为一种既丰富又绿色的能源,一直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率还很低,还没有广泛用到日常生活中。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其不但具有外围护结构的功能,保证建筑安全防护要求;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使用。光伏幕墙需要将许多块光伏玻璃组合在一起,按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元式、框架式等。单元式幕墙是在工厂中将一个个幕墙单元加工好,到现场将各个幕墙单元组合在一起即构成幕墙,其具有安装方便快捷的优点。图1示出了现有单元式幕墙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幕墙单元51、52通过相邻的两个竖框端部的立板53、54相互套设接合,并以胶条55固设而组合在一起。这种单元式幕墙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相互套设的两个立板53、54在受力时易发生形变,从而导致胶条55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失效,并使幕墙的结构变得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元式光伏幕墙,以解决单元式光伏幕墙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式光伏幕墙包括若干光伏幕墙单元,每个光伏幕墙单元通过其第一竖框外端的插接部与相邻的光伏幕墙单元的第二竖框外端的被插接部配合,将该光伏幕墙单元和该相邻的光伏幕墙单元连接为一体,其中:所述插接部为截面呈矩形的第一空心立柱,第一空心立柱的外端设置第一密封条;所述被插接部为槽体,该槽体的两个槽壁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立柱、且两个槽壁的外端均设置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竖框的外端密封结合,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第一竖框的外端密封结合。
在上述的单元式光伏幕墙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空心立柱内设置加强筋板。
在上述的单元式光伏幕墙中,优选地,所述槽体的槽壁内设置加强筋板。
由于插接部为截面呈矩形的第一空心立柱,构成被插接部的两个槽壁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立柱,即使受到较大的外力也不会发生形变,从而使幕墙的结构非常稳定。同时,由于将密封条设置在插接部和槽壁的端部,无论插接部是否形变,都不会导致密封失效,从而具有稳定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单元式幕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单元式光伏幕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对单元式光伏幕墙的连接结构做了改进,以使得单元式光伏幕墙的结构和密封性能更加稳定。图2中以相邻的两个光伏幕墙单元3、4为例,示出了本实施例单元式光伏幕墙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是相对光伏玻璃而言,将竖框的用于安装光伏玻璃的一端定义为内端,将竖框的与该内端相反的一端定义为外端。
如图2所示,光伏幕墙单元4通过其第一竖框1外端的插接部11与相邻的光伏幕墙单元3的第二竖框2外端的被插接部21配合,将该光伏幕墙单元4和该相邻的光伏幕墙单元3连接为一体。其中,插接部11为截面呈矩形的第一空心立柱,第一空心立柱的外端设置第一密封条12;被插接部21为槽体,该槽体的两个槽壁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立柱、且两个槽壁的外端均设置第二密封条22。第一密封条12与第二竖框2的外端密封结合,第二密封条22与第一竖框1的外端密封结合。
上述第一竖框1和第二竖框2采用铝合金型材。
为了进一步增强单元式光伏幕墙的结构稳定性,还可以在上述第一空心立柱内设置加强筋板,进一步还可以在上述槽体的槽壁内也设置加强筋板。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具体的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还可以做出其它的修饰或等同替换等,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4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