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降槽中间混合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3280.3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3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峰;李民菁;李少帅;李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524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中间 混合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降槽中间混合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选矿行业,精尾矿浆沉降问题是影响生产流程运行平稳的重要因素,其中精或尾矿浆与沉降助滤剂混合搅拌的程度是决定矿浆沉降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精、尾矿沉降性能,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以高效尾矿沉降槽为例,进料方式为中间进料筒式,钢板焊接于中间进料筒壁上,上下钢板之间平行相错,并成螺旋状至中间进料筒底部,由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尾矿浆由钢制溜板向沉降槽内进料,尾矿浆分散度较差,导致尾矿浆与沉降助滤剂的混合程度差,最终尾矿沉降槽频繁跑浑,并对部件磨损严重,甚至需要另加搅拌装置,生产成本高,生产流程连续性无法保证,故改进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沉降槽中间混合进料装置,可有效解决矿浆与沉降助滤剂的混合程度差,效率低,对部件磨损严重,且需要另加搅拌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沉降槽体,沉降槽体由上部的圆筒段和下部的空心锥体段连在一起构成,沉降槽体内竖直装有置于沉降槽体中心的进料筒,进料筒的上口部固定在沉降槽体的进料口上,进料筒中心有自进料筒上口部延伸至进料筒下出口的钢管,钢管上自上向下垂直均布有口部向下的伞状分料器,伞状分料器顶部呈45o夹角。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效率高,成本低,维修方便,且能提供混合均匀的矿浆,降低了混合矿浆过程中机械部件的磨损,运行过程中无需加装动力搅拌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沉降槽体,沉降槽体4由上部的圆筒段和下部的空心锥体段连在一起构成,沉降槽体内竖直装有置于沉降槽体中心的进料筒1,进料筒的上口部固定在沉降槽体的进料口上,进料筒中心有自进料筒上口部延伸至进料筒下出口的钢管3,钢管上自上向下垂直均布有口部向下的伞状分料器2,伞状分料器顶部呈45o夹角。
所述的伞状分料器2至少有三个;所述的伞状分料器2焊接在钢管3外壁上;所述的伞状分料器2其中上部的第一个伞状分料器的伞顶到进料筒上口的距离a和最下面的一个伞状分料器的伞底到进料筒下口部的距离b相等;所述的钢管3与进料筒呈相互平行状;所述的进料筒1垂直和沉降槽体相连接。
使用时,精或尾矿浆与沉降助滤剂从进料筒1上方导入,物料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多个伞状分料器2层层分散,精或尾矿浆与沉降助滤剂充分混合,大幅度提高了混合效率,效果显著,降低了混合矿浆过程中机械部件的磨损,运行过程中无需加装动力搅拌装置,节经成本,尤其是伞状分料器多层设置,完成了多次分散的过程,大幅度提高了混合效果,工作效率高,为后续工艺提供了混合均匀的矿浆,并且维修方便。伞状分料器采用金属板或工程塑料板制成伞状,焊接在钢管上,构成多个伞状分料器的连通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仅是给出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情况,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等效或等同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的本质上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经反复多次的试验和测定,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稳定可靠,有效解决了沉降槽中间进料问题,矿浆与沉滤剂混合均匀,沉降槽清液层稳定,有效保证了系统的连续运行,设备运转率由75%提高到88%,生产成本下降22%,产量提高3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32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过滤器自动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结晶介质的泵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