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处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2765.0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3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万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处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处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茶叶进行大容量烘干处理,效率极低,经常需要分批次分阶段进行烘干处理,无法进行同时大容量处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不利于长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茶叶处理机,大大提高茶叶的烘干量,实现大容量连续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茶叶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内部形成通道的烘干筒,所述烘干筒与机架之间设有传动结构,在烘干筒的进端口的侧壁上形成与通道相通的热风进口,在烘干筒的出端口处设有冷却装置。
进一步,所述烘干筒包括筒体,在筒体的内壁上形成钢丝网,在钢丝网上设有导板;在筒体的出口端形成接口筒,在接口筒的外壁上形成网状区。
进一步,所述导板包括竖板,在竖板的端部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设置位置靠近进口端。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接口筒下部的下料仓,在下料仓的一侧设有鼓风机,另一侧设有弧形通道,在弧形通道的出口处设有降温结构。
进一步,所述降温结构包括用丝网构成的壁体,其中一个壁体形成与弧形通道连接的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茶叶输送带将新鲜的茶叶输送到烘干筒内,借助热风进口处连接的热风,对新鲜的茶叶进行烘干,在传动结构的带动下,整个烘干筒进行旋转,通过内部的导板将茶叶均匀打散,与热气的接触面提高,使得茶叶边旋转边烘干处理,利于烘干效率的提高。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传动结构采用电机、齿轮来带动烘干筒。
当茶叶经过烘干筒的进端口到出端口,茶叶被烘干,且茶叶表面温度过高,此时需要进行降温处理,本实用新型在烘干筒的出端口处设有冷却装置,通过鼓风机将茶叶吹动,通过弧形通道进入降温结构内,由于鼓风机的风力大,使得茶叶被吹动,在降温结构内进行上下飘动,由于降温结构包括用丝网构成的壁体,通风散热效果好,利于茶叶降温,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等到茶叶落到底部,茶叶表面的温度就接近常温,直接可以进行包装,这样整体的效率就大大提高。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茶叶的烘干量,实现大容量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筒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叶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内部形成通道的烘干筒2,所述烘干筒2与机架1之间设有传动结构,在烘干筒2的进端口4的侧壁上形成与通道相通的热风进口3,在烘干筒2的出端口处设有冷却装置,所述烘干筒包括筒体21,在筒体21的内壁上形成钢丝网22,在钢丝网22上设有导板23;在筒体21的出口端形成接口筒24,在接口筒24的外壁上形成网状区25,所述导板23包括竖板26,在竖板26的端部设有弧形板27,所述弧形板27的设置位置靠近进口端4,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接口筒24下部的下料仓10,在下料仓10的一侧设有鼓风机11,另一侧设有弧形通道12,在弧形通道12的出口处设有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用丝网构成的壁体13,其中一个壁体13形成与弧形通道12连接的进口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27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