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骨刮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600.1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0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曹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水木天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骨刮匙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骨刮匙,用于在脊柱外科手术中使用,该器械没有旋转部位,因此不会造成卷刮棉花及损伤普通组织的危险。无需助手辅助灌注及抽吸。
二、背景技术
手术显微镜的应用使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入路得到革新性发展。显微镜能够给神经外科创伤的深区提供放大、双目镜观察、良好照明,从而能够完成从前不能完成的极其精细的操作。有些时候,手术入路要求进行显微镜下骨解剖。大部分的手术器械是针对软组织的,很少有专门针对骨性解剖的器械。在手术显微镜下高速钻的近期发展已经改进了在颅底手术和脊柱外科的技术和结果。然而,在高速钻工作过程中如何防止对周围软组织包括神经、血管、脊髓和硬脊膜造成直接和热损伤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利用棉花来保护周围软组织的措施是被禁止的,因为存在钻头卷刮棉花的危险。钻头的开钻动作是危险的,尤其是在深区及精细区域。存在极大的严重后遗症风险,尤其是在精细组织区域附近完成大坚硬度的骨块切除时。此外,要求有冷却液体对手术部位的灌注来保护软组织不会受到热损伤,手术经常会被灌注和抽吸而打断。
超声乳化吸引刀最早是在1947年发明,用来清除牙菌斑。1978年在神经外科领域中,Flamm et al.在对动物大脑的研究中对超声乳化吸引刀的功效及安 全性进行了测试,并且最初在1978年首次应用到神经外科手术进行脑膜瘤和听觉神经鞘瘤的切除手术。进入80年代早期以来,超声乳化吸引刀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加。但是由于手持柄的尺寸较大,致使其不能用于深区肿瘤的切除和某些重要区域的手术。Sawamura et al.提出了最新发明的带角度探头的微手术手持柄,证实了在显微解剖方面的巨大作用,由于其具有尺寸小和轻质的特点,在深区及精细区域是可用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超声解剖是切除包块的一个最有用的方法之一。在脊柱外科中,最近已经发明了一款超声手术刀类的切骨刀。这一手术刀类的切骨刀在椎板切除术中对椎体切开极窄的切口并分割椎板成形术。Hidaka et al.报告与空气钻系统相比使用超声手术刀类切骨刀能够减少对硬脑脊膜囊或神经的损伤。Inoue et al.报告使用超声骨手术刀进行中央腰椎狭窄的单边入路。
超声骨刮匙UBC与高速钻相比较使骨切除的过程更为简洁和安全;但是,超声骨刮匙UBC需要更多的时间。一些人建议把高速钻和超声切骨刀相结合使用。Nakagawa et al.列举了两种手术器械在进行脊椎病手术方面的优点和缺点;高速钻适合用来粗削、开钻和用更大的钻头来进行根切,超声手术刀类切骨刀适合对硬脊膜及神经根附近更深的和更精细区域进行操作。Hadeishi et al.同时也报告了使用高速钻在颅底手术中更为适合经岩骨或乙状窦后入路进行大量骨切除,由于超声骨刮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骨切除。一般认为结合使用该新器具和高速钻进行骨切除,比单独使用两者中任何一种器具更为简洁、安全也更快速。
抛开超声方法的优点不谈,当直接作用于某一点较长时间的情况下由于对重要血管、硬脊膜、神经和软组织的机械损伤带来的潜在并发症可能会增多。因 此建议在手术显微镜下使用的时候采用棉花保护并间歇性使用。
手持柄重量极轻,大约为110g,是传统器具的一半左右,从而减少手术操作者当长时间使用时的疲劳度。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流/振动能量转化率的高效率手持柄不会生热。此外,由于不需要水冷却,器械使用前和使用后的程序都很简单。在手术过程中更换手持柄也很简单。
UBC不能用在极端狭窄的区域,例如颈椎前入路紧密椎间盘区域。在此类病例中,另一款更长型的手持柄(HB-11S)是可用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水木天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水木天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