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234.X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裕恒;祝玉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裕恒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A01G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周竟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透膜微润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水利灌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多发、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m3和14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50%,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耕地占60%,地区生产总值占4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截至2011年底,我国在连续30多年灌溉用水总量保持零增长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1.72亿亩,粮食总产量增加了5000多亿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30提高到0.51,亩均灌溉用水量由479m3下降到367m3,减少了23.4%。我国缺水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节水解决,发展现代节水农业、通过各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未来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种分子或离子透过的具有选择性的薄膜,该技术已在饮用水净化、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农田灌溉的过程中,无论是漫灌还是喷灌,在水分到达土壤根部的过程中,水分损失严重,即存在着大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节约用水的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包括水泵、多条水缆和控制系统,所述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多条水缆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继电器、电磁阀和土壤水分传感器;
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管道上,且通过继电器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多条水缆等间距铺设于田间的土壤内,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条水缆之间的土壤内。
可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土壤盐分传感器,所述土壤盐分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田间的土壤内,并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管道内,并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可选的,所述水缆包括多个半透膜微润管和保护套,所述多个半透膜微润管设置于所述保护套内,且所述多个半透膜微润管均连通于所述管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通过埋设于土壤内的多条水缆实现对土壤的半透膜微润灌溉,使水分能直达作物根部,从而避免了目前漫灌或者喷灌中的水分损失问题,节约了灌溉用水;且通过所述控制系统的土壤水分传感器,精密监测所述土壤的含水量,并通过继电器和电磁阀对所述管道的通断进行控制,以防止所述水缆发生损毁而出现的跑水,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所述水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的水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水泵;2-水缆;3-控制系统;4-管道;21-保护套;22-半透膜微润管;31-控制器;32-继电器;33-电磁阀;34-土壤水分传感器;35-土壤盐分传感器;36-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包括水泵1、多条水缆2和控制系统3,所述水泵1的出口通过管道4与所述多条水缆2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31、继电器32、电磁阀33和土壤水分传感器34;
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34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1;
所述电磁阀33设置于所述管道4上,且通过继电器32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1;
所述多条水缆2等间距铺设于田间的土壤内,所述土壤水分传感器34设置于所述相邻的两条水缆2之间的土壤内。
本实用新型的半透膜微润灌溉系统通过埋设于土壤内的多条水缆2实现对土壤的半透膜微润灌溉,使水分能直达作物根部,从而避免了目前漫灌或者喷灌中的水分损失问题,节约了灌溉用水;且通过所述控制系统3的土壤水分传感器34,精密监测所述土壤的含水量,并通过继电器32和电磁阀33对所述管道4的通断进行控制,以防止所述水缆2发生损毁而出现的跑水,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所述水的利用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裕恒,未经杨裕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