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形钽阴极筒内壁赋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0370.7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陆胜;陈发飞;王杰;施洪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航聚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阴极 内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钽电解电容器阴极筒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形量环形钽阴极筒内壁赋能装置。
背景技术
钽(Ta)具有极好的机械和物理特征,在诸如机械工程工业、化学工业、电气器材工业和电子产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固体钽电容器是1956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研制成功的,以小体积、大容量、高可靠而著称。传统的液体钽电解电容器使用银外壳,由于工作过程中存在银离子迁移问题,故不能承受反向电压,且阴极容量低,产品整体容量稳定性差。全钽电容器是目前世界上开发出的设计最完美的钽电容器,克服了传统液体钽电容器不耐反向电压和银离子迁移的弱点(可耐3V反向电压),同时产品的密封性、电参数稳定性、频率特性、承受纹波电流能力、可靠性等都有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工艺上,采用了钽-钽激光焊接和等离子焊接的工艺方法,加上钽阴极筒和钽外壳的采用使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密封结构设计趋于完善。然而全钽电容器钽阴极筒是通过将钽粉加压后紧密装填在钽外壳内壁的一个具有一定高度和厚度的钽环。为了实现全钽电容器的性能优点,生产过程中需要在钽外壳内壁的钽阴极筒上通过电化学方法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以增加电容器的阴极容量。常规做法是将每一个钽阴极筒通过一个钽电极加压进行单独赋能,以便在钽阴极筒上形成氧化膜,这种方法生产效率很低,且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钽阴极筒内壁赋能装置,该装置操作方便,生产效率很高,适宜钽电解电解生产厂家制造全钽电解电容器的过程大批量生产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环形钽阴极筒内壁赋能装置,包括电极固定层和阴极筒放置层,电极固定层和阴极筒放置层的四角有固定孔,通过固定部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极固定层从上到下包括的上胶木板、上导电板和阳极固定板,阴极筒放置板从下到上包括下胶木板、下导电板和阴极筒放置板,其中上导电板连接有引线;电极固定板上固定有多个排列整齐的电解电极,电解电极穿透电极固定板并与电极固定板上方的上导电板接触;所述的下导电板的结构与上层导电板结构一样;所述的阴极筒放置板上有多个阴极筒放置孔,阴极筒放置孔的位置与电极固定板上的电解电极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部件包括螺钉、下螺母、中螺母和上螺母,通过螺钉和下螺母将阴极筒放置层固定,通过螺钉、中螺母和上螺母将电级固定层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能够安装在预定位置,且不脱落;同时防止电极固定层因为过长,而是中部有微变形,可能使电解电极直接接触钽阴极筒的内底壁,造成该阴极铜直接短路,无法生产产品。故此在电极固定层和阴极筒放置层中心还有固定孔,并且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为了防止上下导电板通过螺钉通电,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的中心有中空部,中空部面积比螺钉大。
进一步的,在钽阴极铜内壁形成钽氧化层,即五氧化二钽 (Ta2O5),其通电电流时按照钽外壳内壁环形钽阴极筒的质量来计算的,即30mA/g(g为钽的质量),故此不仅对导电板和电解电极的选择很重要,而且对绝缘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本技术中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紫铜板作为上导电板和下导电板;304不锈钢柱或者钽柱作为电解电极;选用绝缘性能良好、耐酸性好、机械强度大的聚氯乙烯板作为电极固定板和阴极筒放置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阴极筒放置板上设计多个阴极筒放置孔,可以实现成批量钽阴极筒内部形成五氧化二钽膜(Ta2O5),同时电解电极使用304不锈钢柱或钽柱,保证了电解电极始终能够在钽阴极筒内部的中心线上,使电解电极与钽阴极筒内壁表面的距离相同,在电解赋能的过程中能够在钽阴极筒内壁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五氧化二钽(Ta2O5),从而保证了赋能后的钽阴极筒容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并能有效地提高钽阴极筒的整体电容量;同时可以通过中螺母和上螺母调节电极固定层的高度,以此控制电解电极深入钽阴极筒的长度。本装置操作方便,生产效率很高,适宜钽电解生产厂家制造全钽电解电容器的过程大批量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标注1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标注1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标注2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标注3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航聚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航聚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0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在矿热炉补偿设备中的隔离开关
- 下一篇:高容量纽扣式超级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