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温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4389.0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2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章思盈;章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玮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江西省吉安市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温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固定方便,使用安全,便于实施隔物灸和脐疗灸,便于清洁和消毒的负压温灸器。
背景技术
灸法是应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烧灼、温熨的疗法,具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温灸器灸是灸法中最常用也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治疗方式。
申请号为CN201210359427.1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温灸器,这种温灸器所用的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灰烬,该灰烬不管是在艾条燃烧端还是脱落在隔灰网上都会降低人体施灸部位受到的热辐射强度,为此,人们须从夹持装置上抽出艾条才能清灰。在抽出艾条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谨慎操作,就是这样,也很难避免一部分灰烬脱落在隔灰网上;这种温灸器还不便于人们快速移动艾条对患者施灸皮肤表面实施瞬时近距离的辐射刺激,即通常所说的雀啄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负压温灸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温灸器,包括与人体皮肤相接触的倒扣的盆形支撑座,盆形支撑座中心具有下凹部,下凹部底部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表面设有隔热垫,隔热垫中心开设有贯穿下凹部底部和隔热垫的通孔,该通孔上、下端分别对应于艾条燃烧端和人体施灸部位,所述盆形支撑座的外圈与下凹部形成环形槽,该环形槽在盆形支撑座与人体皮肤接触后成为封闭的空间,在盆形支撑座上还设置有对该所述封闭空间抽真空的气嘴,所述盆形支撑座的顶部支撑有防护反射罩,防护反射罩包括开口向下的帽状罩,帽状罩上设有用于夹持艾条的弹性卡簧,帽状罩顶部设有穿过艾条的开孔,所述防护反射罩通过至少三套导柱、导套可脱卸地和盆形支撑座上下滑动连接,所述通孔处设有阻止艾条燃烧端灰烬直接落到人体施灸部位的隔灰网。
为防止燃烧中的艾条从弹性卡簧上脱落后烫伤患者,所述防护反射罩还包括设置在帽状罩下方的防护围栏。
所述的弹性卡簧包括至少三个对从帽状罩顶部开孔伸入帽状罩内的艾条实施夹持的爪,爪在径向具有伸缩弹性功能且圆周分布在帽状罩内壁上,爪上端经折弯后具有向下的延伸段,延伸段位于爪的外侧,延伸段内侧和防护围栏固定连接,延伸段外侧和所述导套固定连接,爪与延伸段的折弯处固定在帽状罩内壁上,所述盆形支撑座的顶部固定有和上述导套相对应的导柱。
为减小盆形支撑座的外形尺寸和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所述盆形支撑座外圈与人体皮肤接触的下沿具有环形内折边。
所述帽状罩顶部的开孔连通有穿过艾条的阻燃管。
所述通孔处隔灰网下具有容纳隔物灸用隔离物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艾条的防护反射罩为可脱卸地固定在盆形支撑座的导柱上,需要时,可及时将防护反射罩撤离盆形支撑座以将艾条上的灰烬除去,从而保持热辐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夹持艾条的防护反射罩可沿导柱上下滑动,因而施灸者可以手动变化艾条燃烧端与人体皮肤的距离,便于实现对施灸皮肤表面实施雀啄灸,在此过程中,由于导套导柱的作用,可以保证艾条燃烧端始终对准于人体穴位施加热辐射。
本实用新型盆形支撑座下沿采用环形内折边,可增加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在减小盆形支撑座的外形尺寸的同时还可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盆形支撑座;2.隔热垫;3.帽状罩;4.弹性卡簧;5.导柱;6.导套;7.隔灰网;8.艾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负压温灸器,包括盆形支撑座1和防护反射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玮,未经章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4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