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黄磷电炉的短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3567.8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3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单荣;赵进;徐辉;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1 | 分类号: | H05B7/11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磷 电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磷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黄磷电炉的短网装置。
背景技术
黄磷电炉是化工行业生产黄磷的重要工艺设备。在电炉冶炼过程中,必须往炉内输送数千安培乃至数万安培的强大电流,这样大的电流就是靠电炉短网输送的。短网也称大电流线路,系指从电炉变压器二次出线端到电极(包括电极)的载流体的总称。短网主要是由水冷空心导电铜管、补偿器、挠性电缆、电极等部件组成,具有以下特点:
(1)、电流大。在短网导体中流过数千安培乃至数万安培的强大电流,必将在短网导体四周形成强大的磁场,在短网导体及其周围的钢铁构件中将产生非常大的功率损耗,引起发热。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如尽量减少短网阻抗、并避免在短网导体附近有磁性金属闭合回路),则势必降低电炉的工作效率,影响电炉的正常运行。此外,由于大电流,特别是在电炉熔化期内频繁的工作短路电流,使短网导体之间存在着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极大电动力。
(2)、长度短。整个短网长度不超过20米,由于短网损耗非常大,在设计短网时,必须尽量缩短短网长度,特别是挠性电缆的长度,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短网损耗。
(3)、结构复杂。短网各段导体的结构,形状不同,并联导体根数不同。排列方式也不同,因此,在进行短网设计时,既要考虑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按规定的电流密度选择导体截面,又要注意导体的合理配置,最佳换位,使有效电感尽量减小,各导体电流均衡及各相参数尽量接近。
(4)、工作环境恶劣。短网导体是在温度特别高。导电尘埃非常多的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必须注意短网母线的冷却问题,绝缘的防污问题。
实践证明,短网的电参数对电炉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电炉的生产率,炉衬寿命及功率损耗、功率因数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短网的电参数选择。因而,一个合理的短网设计必须具有最小的电损耗,既具有较高的电效率;并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三相功率平衡。为此,必须使短网的电阻和电抗为合理的最小值,三相阻抗平衡。对短网结构的材料使用方面,要尽量节省,维护简单,运行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黄磷电炉的短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黄磷电炉的短网装置,包括变压器、电流补偿工作组、三根导电铜管以及六个石墨电极,其中,变压器的每相线圈的头和尾交替引至器身,其末端连接变压器器身输出端,所述电流补偿工作组共三组,每组工作组中均包括四组供电单元,每组供电单元上均设置有独立的板式补偿器;所述三根导电铜管为两横一竖放置,供电单元末端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缆线或者其他导电连接件与横向放置的两根导电铜管连接;而所述石墨电极在导电铜管上通过单相往复交错双线制的方式连接安装,并穿过电炉在其内部空间呈三角形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石墨电极的两侧铜瓦上设置有接脚,并通过接脚连接水冷电缆及导电铜管,为辅助连接水冷电缆,所述横向放置的两根导电铜管上设置有用以连接水冷电缆的导电铜管支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铜管上利用悬挂装置以及夹紧装置交叠设置的方式进行导电铜管的固定并进行对导电铜管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组电流补偿工作组的板式补偿器后均设置有电流互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铜管为水冷空心导电铜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短网电炉各相水冷空心导电铜管较长,有色金属消耗多,电气设备投资大,炉面场地利用率较低,电炉的自然功率因数一般的缺点。可有效降低消耗有色金属,提高电炉的自然功率因数,并能使炉面场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黄磷电炉的短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三组电流补偿工作组2、三根导电铜管以及六个石墨电极8,其中,石墨电极8在炉体上呈三角排布,每个石墨电极8的两侧铜瓦上设置有接脚,并通过接脚连接水冷电缆6及导电铜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3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双高恒流型LED驱动电源
- 下一篇:电加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