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侧窗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1840.3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5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穆元春;杜大艳;张保军;徐志伟;左岩;付静;刘超英;张凡;陈玮;张洋;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航玻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6 | 分类号: | B32B17/06;H05B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窗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380型高速列车的复合式侧窗玻璃。
背景技术
在飞机、火车、汽车和轮船构成的海陆空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距离长、成本低、污染小等特点,在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中逐渐胜出,成为最重要的运输系统。高速铁路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把大量货物和人员运送到远方,带动铁路沿线、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成为铁路系统中的佼佼者。到2005年初,世界上已经有25个国家的旅客列车运行速度超过240km/h。目前,国外高铁运行速度通常在300km/h左右,最高运行速度在340km/h左右,这些国家的高速列车侧窗玻璃技术水平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侧窗玻璃作为高速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种性能(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等)的好坏直接威胁到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运行稳定。
当我国高速列车运行速度低于国外高速列车运行速度时,采用从国外进口侧窗玻璃的方法进行弥补,列车的行车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问题并不明显。但是,随着我国高铁运行速度逐渐提高并且远超国外时,国外没有现成的高铁列车侧窗玻璃供我们使用,进口无法解决问题,侧窗玻璃的问题日益凸显。另外,我国高速列车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后,已经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提高侧窗玻璃的各种性能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用于国内较大部分列车的侧窗玻璃多为低速运行条件下使用的普通安全玻璃,无法满足高速机车、尤其是速度超过380公里/小时的高速机车对安全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速列车的复合式侧窗玻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窗玻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从而提高高速列车(尤其是速度超过38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性、运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侧窗玻璃,用于高速机车上,所述侧窗玻璃包括:电热组件以及依次叠合的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第三玻璃层,其中,
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置有第一胶片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具有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胶片层粘接,所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二侧面涂覆有减反射膜;
所述第二玻璃层的边缘处和所述第三玻璃层的边缘处之间粘接有间隔条;所述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三玻璃层与所述间隔条之间形成中空层;
所述第三玻璃层具有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玻璃层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层,所述第三玻璃层的第二侧面粘接有用于防止玻璃飞溅的防飞溅膜,所述防飞溅膜与所述第三玻璃层之间设置有第二胶片层;
所述电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片层,所述电热组件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以加热所述第一玻璃层。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组件包括电热丝、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其中,
所述电热丝至少为一根,所述至少一根电热丝布设在所述第一胶片层内;
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片层;所述第一汇流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热丝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热丝的输出端;
所述输入导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条的输入端,所述输入导线的输出端伸出所述侧窗玻璃;
所述输出导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输出端,所述输出导线的输入端伸出所述侧窗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组件至少为两组,且所述至少两组电热组件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丝为钨电热丝,且所述钨电热丝的直径为0.1-0.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层为化学钢化玻璃层;所述化学钢化玻璃层的表面应力为700-900MPa,所述化学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4-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三玻璃层为物理钢化玻璃层;所述物理钢化玻璃层的表面应力为70-100MPa,所述物理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4-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片层为聚氨酯胶片层、聚乙烯醇丁醛(PVB)胶片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胶片层的厚度为0.3-1.2mm;
所述第二胶片层为聚氨酯胶片层、聚乙烯醇丁醛(PVB)胶片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胶片层的厚度为0.3-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航玻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航玻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18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挤氟碳膜
- 下一篇:一种药品包装环保复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