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地下车库的防渗水光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9759.1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海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1/00 | 分类号: | F21S11/00;F21V3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009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 车库 防渗 水光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地下车库的防渗水光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洁净、安全的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光可节省大量照明用电,节约用电又可以间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及有害气体的排放。1991年1月美国环保局(EPA)首先提出实施“绿色照明(GreenLights)”和推进“绿色照明工程(Green Lights Program)”的概念,1993年11月我国国家经贸委开始启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1995年11月16日召开八家单位研讨“中国绿色照明实施规划”,其中的一条就是提倡自然采光。因此天然采光是绿色照明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地下车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地下车库是使用这项技术的最合适的场所,中国专利ZL200720102858.4就提供了一种太阳光导入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两个显著的缺点:1、散光器与车库顶的密封性不好;2、容易漏水。这就造成了这种装置在推广使用中的种种不便,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装置来克服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结构简单、防渗水且密封性好的用于地下车库的防渗水光传输装置。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地下车库的防渗水光传输装置,包括圆筒状的光反射管和防渗水装置,在光反射管凸出于车库顶上端面的顶端固定有采光罩,在光反射管凸出于车库顶下端面的底端固定有散光器,光反射管的内壁设有光反射膜层,所述的防渗水装置套装在凸出于车库顶的光反射管外侧壁上,防渗水装置的顶部与光反射管的顶部通过拉铆方式固定在一起,还包括套装在光反射管外壁的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的内侧壁与光反射管的外壁紧密贴合,保护套管的外侧壁固定在车库顶内,保护套管的长度大于车库顶的厚度;所述的防渗水装置整体为空心的圆形同轴阶梯形凸台,防渗水装置的上端固定在光反射管与采光罩的结合处,防渗水装置的下端固定在车库顶的上端面上,防渗水装置的下层凸台与光反射管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防漏空腔。
所述的保护套管为双壁波纹管或PE管、PVC管,保护套管的上端设置在防漏空腔内,防渗水装置的下层阶梯形平台的下表面与保护套管的上端面相接触并压紧固定,保护套管的下端与车库顶的下端面齐平。
所述的防渗水装置的下层阶梯形平台的侧壁通过自攻螺丝与保护套管的侧壁相固定。
在防渗水装置的上层凸台与采光罩的下端面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上密封圈。
在光反射管与车库顶下端面的结合处还设有下密封圈,下密封圈的外径小于等于散光器的外径。
所述的散光器的底面为平板面或弧形面的塑料透光罩。
所述的保护套管的上端面比车库顶的上表面高出200~300mm。
所述的采光罩的底部侧壁通过自攻螺丝与防渗水装置的顶部侧壁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光反射管的外壁加装保护套管,并将防渗水装置改为同轴阶梯形凸台,这样雨水即使再倒灌入防漏空腔内也不能再沿光反射管的外壁浸入车库顶内,完美解决了漏水的问题,加装下密封圈又解决了散光器与车库顶密封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反射管,2、防渗水装置,3、车库顶,4、采光罩,5、散光器,6、保护套管,7、防漏空腔,8、上密封圈,9、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用于地下车库的防渗水光传输装置,在光反射管的外壁加装保护套管,将防渗水装置改为同轴阶梯形凸台,这样雨水即使再倒灌入防漏空腔内也不能再沿光反射管的外壁浸入车库顶内,解决了漏水的问题,加装下密封圈解决了散光器与车库顶密封不好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海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海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97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