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位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9179.2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3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富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18 | 分类号: | H01H35/1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伟光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位传感器领域,尤其与一种液位开关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位开关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导线1、注塑成形的固定座2、由固定座2固定的正极感应棒4和负极感应棒3,正极感应棒4和负极感应棒3分别通过一根所述的导线1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根据正极感应棒4和负极感应棒3的导通情况控制显示器显示状态,使用时,当所述的正负两极感应棒位于导电液体液面下时,两感应棒之间就导通,当所述的正负两极感应棒位于导电液体液面上时,两感应棒之间就断电,使用一段时间后,液体中的飘浮杂质会附着到固定座2用于固定正极感应棒4和负极感应棒3的面上,由于固定座2体积较小,两感应棒之间的间距较小,附着的飘浮杂质就容易将正极感应棒4和负极感应棒3导通,即使所述的正负两极两感应棒都位于液面的上方,正极感应棒4和负极感应棒3仍处于导通状态,使液面开关失去感应液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液位开关两感应棒由于间距近,易被液体中的飘浮杂质附着后在液面上也导通的缺陷,提供一种漂浮杂质不易附着的液位开关。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位开关,包括正极导线、负极导线、正极感应棒、负极感应棒和一固定座,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外层都设有软性保护套,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位开关还包括连接套,所述的固定座成倒“T”或倒“Y”形,形成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第三固定端,固定座将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包裹固定,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在第一固定端并排固定后分叉通过固定座,再分由第二固定端和第三固定端固定;所述的正极感应棒和正极导线连接并通过一个所述的连接套固定连接位置,所述的负极感应棒和负极导线连接并通过一个所述的连接套固定连接位置,连接套与固定座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使正极感应棒和负极感应棒分别由相对应的导线支撑可作自由晃动。
使用时,将正极感应棒、负极感应棒插入导电液体中,当两感应棒位于液面下时,正极感应棒和负极感应棒通过导电液体达到导通状态,两感应棒位于液面上时,正极感应棒和负极感应棒呈断电状态,控制系统根据正极感应棒和负极感应棒的导通情况控制显示器显示通断状态,从而反映两感应棒是否处于液面下,得到液体液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述技术特征。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为注塑成形一体式。
所述的固定座可以为两半对合形成,两个半部分的对合面上都设置有贯通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第三固定端的导线夹裹内腔。
所述的固定座还可以为底座和盖板盖合形式,底座上设置贯通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第三固定端的凹槽式导线夹裹内腔,盖板盖合于凹槽式导线夹裹内腔顶部开口。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感应棒与固定座之间形成距离由软性导线支撑感应棒,加大正极感应棒和负极感应棒之间的距离,附着在固定座上的漂浮杂质不易导通两极感应棒,并且感应棒在软性导线支撑下可以自由晃动,液体中的飘浮杂质就不易在两感应棒上附着,附着在导线和感应棒上的漂浮杂质也容易脱落,有效阻止了两感应棒在未接触液体就导通这种现象的发生,提高液位开关的感应正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液位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正极导线11、负极导线5、正极感应棒13、负极感应棒10、连接套9和一固定座7,注塑成形一体式的固定座7成倒“T”或倒“Y”形,形成第一固定端6、第二固定端12和第三固定端8,固定座7将正极导线11和负极导线5包裹固定,正极导线11和负极导线5在第一固定端6并排固定后分叉通过固定座7,再分由第二固定端12和第三固定端8固定,正极导线11和负极导线5外层都设有软性保护套,所述的正极感应棒13和正极导线11连接并通过一个所述的连接套9固定连接位置,所述的负极感应棒10和负极导线5连接并通过一个所述的连接套9固定连接位置,连接套9与固定座7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使正极感应棒13和负极感应棒10分别由相对应的导线支撑可作自由晃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固定座7可以为两半对合形成,两个半部分的对合面上都设置有贯通第一固定端6、第二固定端12和第三固定端8的导线夹裹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富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富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9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波阻容降压继电器驱动电路
- 下一篇:真空断路器用双传动触头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