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立体车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8763.6 | 申请日: | 2014-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房猛;龙成红;彭裕平;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龙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2 |
代理公司: | 宜春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 36121 | 代理人: | 谢年凤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立体车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式立体车库以其占地少等优点使用较为普遍,而其中以升降式立体车库应用最为广泛。它的运行原理是取上层车时,将下层车板移开留出空位。现有的这类升降式立体车库大多不仅自身结构复杂,特别是其泊车位与进出引导车道设置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不仅占用空间大,其停车进出速度较慢,基本上都是倒车入库,操作复杂,对司机的驾驶技术要求较高,且每组设备必须留有至少一个空车位,存取车时间长,运行效率低。再者,现有的车库其升降机构的传动轴和与载车板长度(或泊车道方向)相横向,其滑轮设置于移动架或载车板的两端,由于绳索与滑轮的绳槽不应有较大的偏斜,否则绳索可能脱出滑轮的绳槽;因此,分别对应位于移动架和载车板相对两端的各两滑轮和相应的两绳索之间的间距不同,其中一端的两滑轮(即相应的两绳索)之间的间距必定要小于另一端的两滑轮及相应的两绳索之间的间距,为使载车板一端的相互间距短的两绳索不影响车辆通行载车板,必须将移动架和载车板加宽到间距相对短的一端的两滑轮及两绳索的吊点间距大于车辆的宽度;其移动架和载车板的宽度必须做的远大于车辆的正常宽度,车库的占用空间增大、利用率下降,且相对需消耗更多的制造原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立体车库,该智能立体车库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泊车通道占用面积小,操作简便,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对应于泊车通道设置的泊车库,所述泊车库的泊车位设置于所述泊车通道的一侧或相对两侧,相应的所述泊车位与泊车通道的相应位置设有相应的载车装置,所述载车装置包括导向装置和连接于所述导向装置的行动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呈横向设于所述泊车库的相应的泊车位及所述泊车通道的相应位置的上方的导轨。
所述行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导轨的移动架、设于所述移动架上的升降和平移机构、及其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移动架下方的载车板。
所述泊车库的泊车位的长度方向或泊车位的车辆停泊方向与泊车通道上车辆的行驶方向相一致。
所述行动装置分别对应于相应的升降和平移机构设有相应的检测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信号连接于泊车库的相应的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接触式或非接触式限位开关。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摇控器。
所述行动装置其平移机构包括设于移动架上的链轮驱动机构、相应的传动轴、以及设于所述传动轴与相应的导轨之间的滚轮,其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架上的链轮驱动机构、卷筒和相应的传动轴、及其连接于所述卷筒与载车板之间的绳索。
所述行动装置其升降机构的传动轴的轴向与泊车通道和/或载车板的长度方向相同。
所述泊车库的泊车位呈排、或呈排和层沿所述泊车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每排设有一个或并列设置有若干泊车位,每排设有一层或若干层泊车位;所述泊车库的基层一排或两排对应设有相应的一条泊车通道。
所述泊车库其每两排多层泊车位的两基层之间对应设有一条泊车通道,位于所述泊车通道的相对两侧的每两相对应的泊车位对应设有一个载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立体车库其用于存取车的泊车通道所要求的宽度相对更窄,其泊车库自身结构既简单又合理,泊车库的各泊车位的布局、以及各泊车位与相应的泊车通道的设置布局结构简单、合理,存取操作更快捷、顺畅,泊车效率更高,且适用性更强,设置方便,特别适应于相应的公路或立交桥下等狭长地带设置;且可将载车板和移动架等设置呈与车辆的宽度相当(或相适应),使车库的泊车位的设置密度达到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立体车库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的载车板与卷筒、绳索和滑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升降机构的载车板与卷筒、绳索和滑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龙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龙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8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检验方法、系统和装置
- 下一篇:LED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