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蜡料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3815.0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0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英;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英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22C9/04;B22C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蜡料输送装置,属于物料输送领域。
背景技术
中温蜡料以其变形收缩小、复用性好等优点,在国内精铸行业日益普及,但由于其软化点、熔点较高,也给正常生产带来一定困难,其中蜡料的传送已成为生产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前工厂广泛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将熔化的蜡从脱蜡釜送到除水桶,采用油浴加热保温管道及蜡泵,其具体方法是利用脱蜡釜的余压将蜡送到除水桶。当脱蜡完毕后,打开排气阀泻压,当釜内压力降至0.2~0.3MPa时,关闭排气阀,打开排蜡阀及相应的阀,将液态的蜡通过管路输送到除水桶内。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成本低,但阀易堵,尤其是排蜡阀,由于输送管内蜡的回流,经常被堵塞,且其整个管路及蜡泵的结构复杂,维修任务及能源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蜡料输送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投资小、维修方便、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使用效果好且避免了被蜡堵塞或输送蜡不畅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蜡料输送装置,包括脱蜡釜,在脱蜡釜外右下边通过排蜡阀控制连接有排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蜡管另一端向右上延伸后水平分布连接有三个除水桶,除水桶与排蜡管间通过除水桶上的阀进行控制。在排蜡管上安装有加热保温箱,排蜡管穿过加热保温箱后与除水桶相连。
所述的排蜡管底部向下延伸设有堵头,其位于加热保温箱与排蜡阀间且与与加热保温箱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在所述的加热保温箱左边连接有温控箱。
所述的加热保温箱内设有导热油,在加热保温箱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放油阀和加油孔。
在所述的加热保温器左上方设有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排蜡管上的加热保温箱和堵头,脱蜡前先打开加热保温箱,将温度设定在100~110℃,脱完蜡后,仍用余压将蜡输送至除水桶,待完成蜡回收后,打开排蜡管的堵头,延长加热保温箱的保温时间,排蜡管道中残余的蜡会回流从堵头处排除,下次输送蜡料前要将堵头复原。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劳动强度低,也使得排蜡管无蜡堵塞或输送蜡不畅现象且通过管道回收蜡料,方便、可靠,减少了蜡料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保温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蜡釜;2-排蜡阀;3-排蜡管;4-除水桶;5-阀;6-加热保温箱;7-堵头;8-温控箱;9-导热油;10-放油阀;11-加油孔;12-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蜡料输送装置,包括脱蜡釜1,在脱蜡釜1外右下边通过排蜡阀2控制连接有排蜡管3,排蜡管3另一端向右上延伸后水平分布连接有三个除水桶4,除水桶4与排蜡管3间通过除水桶4上的阀5进行控制。在排蜡管3上安装有加热保温箱6,排蜡管3穿过加热保温箱6后与除水桶4相连。
排蜡管3底部向下延伸设有堵头7,其位于加热保温箱6与排蜡阀2间且与与加热保温箱6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加热保温箱6左边连接有温控箱8。
加热保温箱6内设有导热油9,在加热保温箱6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放油阀10和加油孔11。
加热保温器6左上方设有加热器12。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排蜡管3上的加热保温箱6和堵头7,脱蜡前先打开加热保温箱6,将温度设定在100~110℃,脱完蜡后,仍用余压将蜡输送至除水桶4,待完成蜡回收后,打开排蜡管3的堵头7,延长加热保温箱6的保温时间,排蜡管3道中残余的蜡会回流从堵头7处排除,下次输送蜡料前要将堵头7复原。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劳动强度低,也使得排蜡管3无蜡堵塞或输送蜡不畅现象且通过管道回收蜡料,方便、可靠,减少了蜡料的损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英,未经刘小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3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上衣
- 下一篇:一种次声波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