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3763.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1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程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张健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A41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面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夹层的面料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制作夹层填充面料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羽绒服、被套、枕套、抱枕和睡袋等物品都具有一个带夹层空间的面料(或称表布),面料包括上下两个表布,上下两个表布通过车缝连接,上下两个表布的中间形成一个或若干个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填充有羽绒、棉花、羊毛、纤维或蚕丝等填充物。
以羽绒服装为例进行说明,羽绒服装是以羽毛(一般是以鸭毛或是鹅毛)为原材料,经过严格的检选、淬取、消毒、清洁整理过程取得最佳的羽绒毛填充于衣物夹层内,以达到质地轻盈柔软与最佳保暖的目的。填充于服装的羽绒毛因为使用穿著的缘故,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羽绒其受重力影响会逐渐累积于衣物夹层的下半部或特定部位,造成羽绒分部不均,而降低保暖效果或是影响美观。
现有的羽绒服的夹层结构其以车线车缝分隔出若干个羽绒填充空间,羽绒毛填充于车夹层空间,而两个表布的连接处是直接车缝而成,车缝加工会在两表布留下车线孔,使用者着该羽绒服活动时,因为羽绒是非常质轻柔软的纤维,在穿著使用过程中,会因挤压以殁与表布摩擦造成的静电导致羽绒自车线孔穿出,造成羽绒外露现象(俗称跑毛现象),成为使用上的困扰。
而且,通过车缝加工形成羽绒填充空间的羽绒服,由于车缝处是相连接的,在羽绒填充空间中填充羽绒后,羽绒填充空间中部的表布必然会被羽绒撑起,形成以车缝线为分隔界线的若干鼓包,羽绒服表面明显地呈现出若干鼓起的区域,表面不平整,影响羽绒服的整体外观以及造型,整体不美观,限制羽绒服的款式设计。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CN 203302378U,授权公告日2013年11月27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填充夹层的三维立体的无缝粘接面料,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以及设置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的分隔带,分隔带的两端分别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的分隔带具有设定的连接高度,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分隔带所围成空间构成填充夹层空间。
上述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无车线孔,解决羽绒外露的问题,并且面料表面平整,但是,上述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的分隔带具有设定的连接高度,即分隔带的 连接高度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着填充物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此,当填充物较薄时,与分隔带两端粘连处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被撑起,消费者使用该种结构的羽绒服一段时间之后,羽绒会因重力影响会逐渐累积于上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被撑起处,造成羽绒分布不均,降低保暖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制作夹层填充面料的结构,它结构简单,无车线孔,并且采用这种结构的面料粘结区厚度可随填充物的厚度进行变化,美观大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填充面料的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设置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的粘接区;粘接区通过粘贴工艺固定在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粘接区所围成的空间构成填充空间;所述粘接区具有一定柔性,可以适应填充物厚度的变化。
所述粘接区是通过粘结剂粘结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第一粘接带、第二粘接带。
所述粘接区与第一面料的连接处具有向两侧横向延伸的粘贴部,粘接区与第二面料的连接处具有向两侧横向延伸的粘贴部。
所述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与第一面料的连接处分别向外侧方向横向折弯出第一粘贴部,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的第一粘贴部粘贴固定在第一面料的内表面,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与第二面料的连接处分别向外侧方向横向折弯出一第二粘贴部,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的第二粘贴部粘贴固定在第二面料的内表面。
所述第一粘贴部与第一面料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所述第二粘贴部与第二面料之间设置有粘贴层或胶条。
所述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的中部互不连接。
所述第一粘接带和第二粘接带的中部粘接固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车线孔,解决羽绒外露的间题,粘接区具有一定柔性,可以适应填充物厚度的变化,并且采用这种结构的面料表面可随填充物的厚度进行变化,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张健,未经程张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3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