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3587.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牟勇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牟勇丞 |
主分类号: | B65G53/50 | 分类号: | B65G53/5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
背景技术
目前,物料输送机一般通过使用通电的方式,然后产生风力将物料输送到物料输送机的料仓中,这种方式耗电量大,对使用环境要求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节能,且由于会使用电缆等设备,会导致现场凌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真空泵,该真空泵结构简单,当安装到物料输送机上后,输送物料速度快,且节约能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上盖板层、文氏管安装层,密封层以及底板层,所述底板层中部设置有吸附口,所述密封层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口,所述文氏管安装层中部设置间隔设置有若干空腔,所述空腔之间的柱体均分别安装有文氏管,所述文氏管孔径从左至右逐级放大,所述底板层、密封层、文氏管安装层之间设置有贯通的压缩空气入口,所述压缩空气入口和第一级文氏管相连通,所述上盖板层上设置若干条形孔,所述文氏管安装层末端空腔和上盖板层的出气孔相连通,其余空腔上设置有密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层和文氏管安装层之间设置有加厚层。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口为2列6个,所述通气口上设置合页结构的开闭门。
进一步的,所述文氏管安装层总共设置3级放大的文氏管,并总共设置8行。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层的出气孔为条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层、文氏管安装层,密封层以及底板层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上还设置有减重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物料输送机安装该结构的真空泵后,压缩空气从底板层的压缩空气入口进入,然后到达文氏管安装层,最后通过文氏管安装层上设置的多级文氏管使得速度逐级放大,此时在文氏管下方产生真空,此时物料输送机中的空气便从底板层底端的吸附口进入,由于空气不停的补充到真空泵中,所以外部物料便源源不断的运送到物料输送机中,这种方式物料运输速度快,且节能环保,能将压缩空气的流动速度放大10到50倍,最后使得物料运输速度也加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下往上看的爆炸图;
图2是文氏管安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盖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加厚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文氏管安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密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底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设置合页结构的通气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9所示的一种真空泵,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上盖板层1、文氏管安装层2,密封层3以及底板层4,所述底板层4中部设置有吸附口42,所述密封层3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口31,所述文氏管安装层2中部设置间隔设置有若干空腔,所述空腔之间的柱体均分别安装有文氏管,所述文氏管孔径从左至右逐级放大,所述底板层4、密封层3、文氏管安装层2之间设置有贯通的压缩空气入口32,所述压缩空气入口32和第一级文氏管22相连通,所述上盖板层1上设置若干条形孔11,所述文氏管安装层2末端空腔21和上盖板层1的出气孔相连通,其余空腔上设置有密封板34。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层1和文氏管安装层2之间设置有加厚层5。
在物料输送机安装该结构的真空泵后,压缩空气从底板层4的压缩空气入口32进入,然后到达文氏管安装层2,最后空气通过文氏管安装层2上设置的文氏管后,由于流通面积减小,所以空气的流通速度增大,此时在文氏管安装层2下方产生真空,此时物料输送机中的空气便从底板层4底端的吸附口42进入,由于空气不停的补充到真空泵中,所以外部物料便源源不断的运送到物料输送机中,当然,为了防止物料被吸附到真空泵中,在真空泵和物料输送机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网,这种方式物料运输速度快,且节能环保,能将压缩空气的流动速度放大10到50倍,最后使得物料运输速度也加快。由于真空泵不断的从物料输送机中吸附空气,空气量越来越多,所述文氏管孔径从左至右逐级放大,增大孔径,增大空气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牟勇丞,未经牟勇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3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