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1256.X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阿里尔德·津凯;邱杰;伯恩特·汉森;鲁内·黑格克罗克恩;佩尔·克里斯蒂安·菲尔克斯涅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5/20 | 分类号: | H01H85/20;H01H85/1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黄姝 |
地址: | 挪威泰*** | 国省代码: | 挪威;NO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断器 底座 接线 端子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断器底座,尤其涉及一种熔断器底座中的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熔断器底座的接线端子与线缆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如图1A所示,一种是在接线端子1′上镶一螺母2′。如图1B所示,另一种是在接线端子1′上固定一螺栓3′。但是,现有的两种连接方式,用户无法选择两种接线方式都能用,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供用户自由选择的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供客户自由选择的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中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连接孔,还包括与所述接线端子插接的支持件,所述支持件包括用于收容螺母或螺栓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收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底座上与所述支持件对应的位置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螺栓安装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三者位于同一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收容槽为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收容槽的相邻两侧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底部设有限位凸台。
优选地,所述支持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收容 槽之间形成沉台,所述沉台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卡接。
优选地,所述凸耳包括止挡部,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与所述止挡部配合的缺口部,所述止挡部卡入到所述缺口部中,用于限定所述支持件插入所述接线端子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支持件还包括弹性卡钩,所述弹性卡钩用于连接到所述接线端子对应位置的所述底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与接线端子可插接的支持件,支持件中可以放入螺母或螺栓。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在支持件中放入螺母或螺栓,来实现接线端子与线缆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接线端子与螺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的接线端子与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与螺母连接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与螺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接线端子 2′-螺母 3′-螺栓
1-底座 2-接线端子 3-支持件
4-螺母 5-螺栓 11-螺栓安装孔
21-连接孔 22-缺口部 31-收容槽
32-开口 33-限位凸台 34-凸耳
35-沉台 36-弹性卡钩 37-通孔
341-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熔断器底座接线端子的连接组件,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中的接线端子2,接线端子2上设有连接孔21,还包括与接线端子2插接的支持件3,支持件3包括用于收容螺母4或螺栓5的收容槽31,收容槽31的侧面设有开口32,收容槽31的底部设有通孔37,底座1上与支持件3对应的位置设有螺栓安装孔11,螺栓安装孔11、连接孔21与通孔37三者位于同一轴线上。图2为支持件3与接线端子2插接后的状态。图3为支持件3与接线端子2分离的状态。
当用户需要螺母接线端子时,首先将支持件3从接线端子2上拔出。然后,如图5所示,将螺母4放入支持件3中。最后,将支持件3连同螺母4一起推入接线端子2。螺母4可以沿图5中的垂直方向插入到收容槽31中,也可以沿图5中的水平方向通过开口32进入到收容槽31中。
当用户需要螺栓接线端子时,首先将支持件3从接线端子2上拔出。然后,如图6所示,将螺栓5从底座1的螺栓安装孔11插入,再插入到接线端子2的连接孔21中。最后,将支持件3推入接线端子2,固定螺栓5。推入支持件3时,螺栓5通过开口32,进入到收容槽3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有限公司,未经ABB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12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