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Ku波段小型化一分四波导功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312.8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9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范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ku 波段 小型化 一分 波导 功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中高功率合成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u波段小型化一分四波导功分器。
背景技术
功分器在雷达、电子对抗、通信等军事、民用电子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用作微波能量合成和分配的重要器件。波导功分器具有损耗小、耐功率大的优点,尤其在频率较高的Ku波段及毫米波段,其损耗小、耐功率大的优势是其它任何形式功分器无法比拟的,但波导功分器缺点是体积重量大,这在许多场合限制了其应用。对总口为标准波导而四个分口为非标扁波导且四个分口成二维矩形排列的Ku波段一分四波导功分器,现有设计技术是采用三个ET一分二波导级联,为了实现标准波导总口到四个非标扁波导分口的过渡和分口的二维矩形排列需要另加过渡波导、扭波导或弯波导,这样导致体积重量大,长宽高约160mm×34mm×100mm,重量(铝制)约600g;带宽窄只有4%。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重量小、电性能优良的总口是BJ180标准波导、四个非标扁波导分口成矩形排列的Ku波段小型化一分四波导功分器。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Ku波段小型化一分四波导功分器,包括一个ET波导1和两个并排对称的HT波导2;所述ET波导1的外部呈L形,一端口为总口,另两端口分别为连接分口;所述每个HT波导2的中间顶部为中间总口,两端分别为分口;所述ET波导1的两个连接分口分别和两个HT波导2的中间总口配合连接,构成一分四波导功分器;所述一分四波导功分器的总口为BJ180标准波导,四个分口为BJ180标准波导窄边压缩一半的非标准扁波导。
所述ET波导1内、与两个连接分口相邻的总口内壁上对称设有第一阶梯渐变过渡段3,与总口对应的两个连接分口汇合处的内壁上设有三棱锥4;在两个连接分口内的直角转弯处分别设有过渡倒角;每个HT波导2内的中间总口两侧的波导内壁上对称设有第二阶梯渐变过渡段5,与中间总口对应的两个分口汇合处的内壁上设有矩形片6;在两个分口内的直角转弯处设有过渡倒角;所述四个分口成二维矩形排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分四波导功分器长宽高140mm×32mm×55mm,重量(铝制)仅350g,相对传统设计体积重量减少约40%;
为了实现总口是BJ180标准波导、四个分口是非标扁波导且成二维矩形排列,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是:采用变形ET波导结合两个HT非标扁波导的组合设计方法;而不是三个BJ180标准ET波导加波导过渡段、扭波导或弯波导的常规设计方法;
为了满足体积重量小的要求,采用变形ET波导,所谓变形ET波导是指总口是BJ180标准波导但其两个分口是BJ180标准波导窄边压缩一半的非标扁波导。常规ET波导其总口和两个分口都是BJ180标准波导,为了和BJ180非标扁波导结合必须在两个分口接过渡波导,导致体积重量大;
2.本实用新型带宽达5.25%,相对传统设计带宽4%拓宽约30%。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ET波导的T型分支处增加对称阶梯渐变过渡段,结合三棱锥匹配结构,实现了BJ180标准波导总口到非标扁波导分口的直接过渡,两个分口不需要接过渡波导,使得器件尺寸更小且增加带宽。另外在HT非标扁波导的T型分支处同样增加对称阶梯渐变过渡段,结合矩形片匹配结构,使器件尺寸小且增加带宽。
本实用新型研制的Ku波段一分四波导功分器达到了现有技术不能达到的小型化和宽带高性能的设计目标。该器件在军事和民用微波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明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K向视图。
图4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1中2部分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向剖视图。
上图中序号:ET波导1、HT波导2、第一阶梯渐变过渡段3、三棱锥4、第二阶梯渐变过渡段5、矩形片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