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干烧的热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8069.6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碧琴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99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干烧的热水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水壶都不具有防干烧的功能,在水壶烧开自断电元件损坏时,很容易把水烧干引起火灾。现有技术中也有的用机械进行压力检测,但是机械开关会有疲劳而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干烧的热水壶,解决现有热水壶防干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止干烧的热水壶,包括壶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具有插头和壶体接头,还包括压力检测电路,所述的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电压转换器、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置于底座上表面,当壶体放置在底座上时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所述压力传感器随着压力的增大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阻也增大,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负极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级、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继电器的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的正极比较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正极输出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的负极比较端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另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两个输入端与底座的插头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一输出端与插头中的一条线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另一输出端与壶体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壶体接头的另一端与插头中的另一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成本低,同时电路都是在底座,更换底座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防止干烧的热水壶,包括壶体和底座,底座具有插头和壶体接头,一般地,壶体接头为突出的圆柱形,底座为圆形。热水壶还包括压力检测电路,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U1、电压转换器、电压比较器U2、继电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压力传感器U1置于底座上表面,当壶体放置在底座上时所述压力传感器U1可以检测到,所述压力传感器U1随着压力的增大压力传感器U1两端的电阻也增大,压力传感器U1的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负极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级、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继电器的一控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U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2的正极比较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压转换器的正极输出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2的负极比较端连接,电压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另一控制端连接,电压转换器的两个输入端与底座的插头连接,继电器的一输出端与插头中的一条线连接,继电器的另一输出端与壶体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壶体接头的另一端与插头中的另一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壶体较重时,压力传感器U1所受的压力较大,相应地,压力传感器U1的电阻也大,压力传感器U1两端的电压较高,大于电压比较器U2负极比较端的电压,则电压比较器U2输出电压,则继电器的输入端形成通路从而继电器吸合,则壶体接头中两根导线都带电,可对壶体进行供电并使得壶体可以加热。当水快烧光时,壶体重量较轻,压力传感器U1的压力小,电阻也小,两端电压降低,小于电压比较器U2负极比较端的电压,则电压比较器U2不再输出电压,则继电器的输入端断路而使得继电器不再吸合,则壶体接头的一根导线与插头断开,则壶体断电,保证了壶体的安全。
实际应用时,电压转换器使用常见的开关电源转换器即可,可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直流电的输出常见的为5V,同时由于开水壶的插头一般使用的是三脚插头,根据标准三角插头的插脚面向人体,中间引脚在上时,此时左边的引脚为火线,优选的,继电器的一输出端与上述的左边的火线引脚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碧琴,未经林碧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8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