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2892.6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必华;陈俊;余欢;郑威;陈传新;饶冰;张育胜;吴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独立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柱下独立基础,具体是指一种带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柱下独立基础一般采用锥形(如图1、图2所示)或阶梯形(如图3、图4所示),当基础底板面积及基底反力较大时,为满足基础的抗冲切、抗剪、抗弯等受力要求,基础底板必须设计的很厚,导致基础混凝土用量较大,浪费资源,不利于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带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带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础垫层,位于基础垫层上的方形基础底板,在所述的方形基础底板间隔均匀布置有加劲肋,有柱体位于方形基础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劲肋呈三角形结构,加劲肋的一个直角边连接方形基础底板,加劲肋的另一个直角边连接柱体,所述的加劲肋有六条并呈米字形间隔均匀布置在柱体的四周(如图3、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础短柱(柱体)与方形基础底板之间设置加劲肋,基底反力通过方形基础底板传给加劲肋,再传递到柱体。由于在方形基础底板与柱体之间设置了加劲肋,使方形基础底板由悬臂板变为双边支承板,在满足基础受力的前提下,方形基础底板厚度可降低一半以上,可有效降低基础混凝土用量。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在基础底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方形基础底板厚度可降低一半以上,节省混凝土和降低造价25%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第一种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现有的第二种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中1.基础垫层,2.锥形基础,3.平台,4.柱体,5.阶梯基础,6.加劲肋,7.方形基础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图5、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带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础垫层1,位于基础垫层1上的方形基础底板7,在所述的方形基础底板7间隔均匀布置有加劲肋6,有柱体4位于方形基础底板7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劲肋6呈三角形结构,加劲肋6的一个直角边连接方形基础底板7,加劲肋6的另一个直角边连接柱体4,所述的加劲肋6有六条并呈米字形间隔均匀布置在柱体4的四周(如图5、图6所示)。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2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生产浓氨水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马铃薯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