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口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1372.3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白海永;王星;赵子艳;朱晓霞;葛建社;赵登东;刘晶;张红升;牟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0 | 分类号: | F16L55/1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口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特别是容器充入流体介质后,容器管口位置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工业容器,特别是压力容器,经常会涉及到管口密封技术。例如压力容器在进行密封性能试验时,需要将其管口进行密封。再比如大型压力容器(例如核电站的核岛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为避免发生腐蚀,在压力容器内需要充入干燥的氮气,此时也需要对压力容器的管口进行密封。
在上述情况中,常规的密封技术手段是采用焊接技术在管口焊接上封盖,当压力容器被运送到安装现场后,再切割下封盖。这一管口密封技术手段存在以下不足:1、操作复杂,成本高;2、切割下封盖后还需要对管口进行坡口处理等程序,而现场施工条件不足,容易导致坡口加工产生缺陷,为压力容器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管口密封技术存在的成本高,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管口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管口密封装置,包括封堵管口的密封盖,穿过所述密封盖的螺柱,和与所述螺柱连接的卡固件;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管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密封件;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螺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柔性密封件;所述卡固件卡在所述管口连通的容器的内壁上;所述螺柱调节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卡固件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密封盖压紧所述第一柔性密封件,同时所述第二柔性密封件被压紧。
优选的,所述管口具有坡口结构,所述第一柔性密封件包括环绕所述坡口设置的柔性密封圈,及在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管口端面之间设置的柔性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柔性密封件包括柔性垫片,所述柔性垫片设置在所述密封盖朝向所述管口外的一侧,并环绕所述螺柱穿过所述密封盖的通孔。
优选的,在所述螺柱位于所述密封盖朝向所述管口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螺柱密封件,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螺柱密封件压紧所述第二柔性密封件并与所述密封盖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螺柱位于所述密封盖向所述管口外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螺柱密封件包括杯形密封件,所述杯形密封件与所述密封盖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优选的,所述卡固件与所述螺柱铰接,所述卡固件绕所述铰接的转轴转动使得所述卡固件倾斜于所述螺柱的轴线。
优选的,在所述螺柱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卡固件脱离所述螺柱的防脱销。
优选的,包括多个所述螺柱,每个所述螺柱连接的卡固件至少与另一个所述卡固件之间设置有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管口密封装置,以卡固在容器内壁的卡固件为着力部件,以螺柱为力的传递部件实现了施力于密封盖的目的,使得密封盖压紧管口,实现了对管口的密封。本实用新型的管口密封装置可以拆卸并反复使用,成本低廉。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管口密封装置无需焊接-切割这一过程,避免了重新加工管口的步骤,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口密封装置的第一个实例。
图2为图1中卡固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口密封装置的第二个实例。
图4为图3中卡板、固定板支架及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01、螺柱端帽;102、密封盖;103、柔性密封垫;104、柔性密封圈;105、坡口;106、螺柱;107、容器内壁;108、防脱销;109、转轴;110、卡板;111、管口;112、柔性垫片;113、螺孔;114、螺纹块;
201、固定板;202、密封盖;203、杯形密封件;204、坡口;205、管口;206、螺柱;207、固定板支架;208、卡板;209、螺栓;210、螺母;211、柔性垫片;212、柔性密封垫;213、柔性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1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热电联产系统
- 下一篇:热利用装置并联的太阳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