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28085.7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4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琴;黄飞;张金梅;霍明甲;张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 层阴燃 温度 测试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时间堆积的粉尘可能发生阴燃,尤其是在恶劣外部环境比如通风条件不好、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自然更容易发生。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粉尘的堆积,在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设备内部也有可能发生在设备外部的表面上,在转动部件的表面、滑动摩擦处的表面、电器设备的表面等等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温升,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设备表面的堆积粉尘发生阴燃,从而成为点火源引发火灾或爆炸。
余明高等在“不同热交换条件下阴燃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684-690页,2011年第5期)中通过搭建小尺寸实验平台,选取不同长度和厚度的材料,改变与外界的换热条件,探讨聚氨酯泡沫材料在阴燃及向明火转化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现有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试验装置均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试验装置。该装置用于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试验中,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试验装置,包括加热器(5)、加热板(6)、样品环(1)、数据采集系统(7)以及温度测量元件,所述加热板(6)下表面与加热器(5)上表面相连,样品环(1)置于加热板(6)上表面,温度测量元件置于加热板(6)内,温度测量元件的测量信号数据线、加热器(5)的温控信号数据线与数据采集系统(7)中的数据采集卡相连,拍摄器(8)位于样品环(1) 上方,通过视频线(9)与数据采集系统(7)的主机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温度测量元件为热电偶,包括加热器(5)控温用热电偶(3)、加热板(6)温度记录用电偶(4),分别通过控温线(11)、记录线(10)与数据采集系统(7)中的数据采集卡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卡位于数据采集系统(7)的主机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样品环(1)高度为3~7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样品环(1)放置于加热板(6)上表面温度均匀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系统(7)包括主机、显示器、数据采集卡及键盘、鼠标等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粉尘层温度高出测试温度10K时出现阴燃、着火现象,即为粉尘的阴燃温度;所述加热板(6)材质为铝或不锈钢,为圆形;所述数据采集系统(7)的主机中安装有专业程序,设有温度报警器,自动化进行加热、记录、拍摄等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粉尘层阴燃温度测试的技术要求达到了德国标准VDI2263中粉尘易燃温度测试试验方法的要求,该装置设计简单,容易操作,使用情况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能方便准确的测试试样的阴燃温度,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样品环;2-粉尘样品;3-加热器控温用热电偶;4-温热板温度记录用电偶;5-加热器;6-加热板;7-数据采集系统;8-拍摄器;9-视频线;10-记录线;11-控温线。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上,主要由圆形加热板和加热器组成。圆形加热板由铝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直径200毫米,厚度不小于20毫米。加热板由下部的加热器来加热。加热器功率为2~3千瓦,加热板和样品的温度由温度控制热电偶和记录装置控制热电偶来控制 和记录。各个热电偶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卡相连。拍摄器位于样品环的上方,可以拍摄整个试验过程,并将拍摄的视频文件储存在数据采集系统内。
用样品环将直径为100毫米、厚度为5毫米的粉尘层置于圆形加热板上,待加热板温度升至设置温度后,观测样品内是否发生燃烧、阴燃等现象。粉尘层温度高出测试温度10K时出现阴燃、着火现象,即为粉尘的阴燃温度。
使用该装置时,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试验,排风系统应适合于吸收有毒的烟气,然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1、开启装置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未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8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